这一日上午,妙静法师正在庵中默念佛经。忽听得小尼进来禀报,说有一位小夫人前来庵中许愿,并且愿意出二十两银子奉献庵中。妙静法师听说有大施主进庵,急忙出来迎接香客。见小妇人已进了尼姑庵中,她马上笑脸相迎。
妙静法师见这位小夫人大约十六七岁,身体虽然偏瘦,但面容端庄秀丽。只见她身着一件红色水袖连衣裙,上身配紧贴腰身的花边马甲,脚下穿一双红色绣花鞋,整个人显得干净利落。再看小夫人的头上,黑色的发璇高高盘起,上面斜插着一支金步摇,走起路来叮当作响。
见此情形,法师急忙问道:“小夫人安好,请原谅老尼待客来迟。老尼斗胆问一句,不知小夫人要许什么愿?”
小夫人答道:“不怕法师笑话,小女并不是什么夫人。我叫小翠,原是金陵城中薛青富家的姑娘。几个月前,我已经给山西平遥城的李喜来做了妾。李掌柜今日就要带我走,回他的老家平遥城。”
“小女是在金陵城里长大,临走之时,总有些依依不舍之情。因小女心愿未了,特来庵中许愿。小女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求菩萨保佑来年生个儿子,小女的第二个愿望,就是求菩萨保佑我的淑云姐平平安安。另外,我家老爷让我转告法师,他对菩萨也是非常虔诚,老爷让我给庵中奉献二十两白银,请法师笑纳。”
听了小翠的一席话,妙静法师心头一震:“这小翠姑娘也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如淑云姑娘与小翠见上一面该有多好。”但法师又想,一来小翠姑娘走的急,二来淑云目前的情况,仍不宜抛头露面。不如让小翠姑娘留个地址,日后她们小姐妹相见时也有个依据。
法师想到这里,便带着一众小尼与小翠做了许愿,随后拿来一本功德簿。她告知小翠,小夫人你心地善良对菩萨虔诚,菩萨定会保佑你的。但我们庵里有规矩,供奉大额银两的香客,一定要记在功德簿上。劳烦小夫人把你家地址,掌柜大名一并写在功德簿上。
没过几日,妙静法师以会见居士老姐妹为由,来到了孙老夫人的家。她同时告知了淑云,小翠姑娘虽远走他乡,但临走时,姑娘还在为自己的姐姐祈祷。淑云听了又是大哭一场。
时间一晃二年多过去了。淑云在孙老夫人家,虽然吃穿不愁,无事时抚琴看书,但姑娘的心里却越来越烦恼。
这一日,淑云到尼姑庵去拜见妙静法师,她说道:“又是一年的秋天了。趁着现在天气还好,弟子打算到山西的太谷城去寻找陈守田。他到四川去拜师学医,已走了二年多,如果他学成归来,时间也差不多了。”
妙静法师道:“原先老尼考虑,陈郎中去四川学医,一走最少一两年。姑娘当时身处险境,为了让你心安,老尼和孙老夫人商量,认你做了干女儿。现在二年多过去了,姑娘准备到山西去寻找陈郎中,老尼也不反对了。”
“但是依老尼来看,这件事情不能着急,还需细细筹划一番才行。老尼打算托孙老夫人联系个山西马帮,等找好了熟人,再跟着他们回山西比较稳妥。再说,陈郎中出走时慌慌张张,姑娘也没有问清楚,他家在太谷城的具体地址。一个姑娘家,到了人地生疏的太谷城,怎么好到处去找人?看来只有老尼与你同行,老尼才能安心。这样不管走到哪儿,人们都以为我们师徒是化斋云游。老尼这儿有小翠姑娘的地址,我们可先到平遥城去走访小翠,等打听到一些消息后,再到太谷城去找陈郎中不迟。”
没过几日,孙老夫人回话说,事不凑巧,她熟悉的一个马帮,回平遥城要等立冬后才能动身。见此情形,妙净法师只好安慰淑云,事已至此,我们只有耐心等待。
接下来,法师帮着淑云,查看了小翠在功德簿上所写的地址和人名,只见落款是“平遥城义生财绸缎庄”李喜来。法师高兴道:“按这个地址去寻找小翠姑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到时候,问她一下太谷城里的情况,我们就省事多了。两年多不见小翠,假如她生了儿子,也应该一岁多了。”
就这样,等过了农历小雪后,淑云姑娘拜别了干娘孙老夫人,和妙静法师一道,跟随着回山西的马帮上了路。
再说平遥城里的小翠夫人,这一日上午,正在家里逗着儿子玩。忽听得仆人进来禀报,说有一个老尼姑和她的弟子,要见夫人。小翠听了还挺纳闷:“现在已是腊月天了,自己在尼姑庵也没约什么法事,怎么还会有尼姑找上门来?”
但是,当项带佛珠,身着灰袍的妙静法师与淑云出现的时候,小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姐妹俩突然相遇,两人又是惊喜又是高兴,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