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却有好坏。”
老道一笑。
少年闻言低头沉思,老道也不打扰。
“还望道长告知我父亲的下落。”
良久之后,少年开口。
“你父亲的下落,我也不知。”
老道摇头。
“母亲曾经有言,二十年前父亲就是受青城派掌门之邀,这才一去不返。”
少年眉头一皱。
“不错,不过,二十年前青城派掌门却不是我,而是我的师弟若怀,他当年也是一去不返。”
老道叹了一声。
“道长可知当年到底发生了何事?他们去了哪里?”
少年闻言先是心中一惊,又不知此话真假。
“跟我来吧。”
老道没有回答他,向一旁的石壁走去。
少年微一迟疑便迈步跟上,二人一前一后来到石壁前,只见有一石洞,洞口约莫丈许大小,藤蔓缠绕,将其给遮掩住,不仔细看还真是难以发现,且此处云雾极大,只有到了近前才能看得清楚。
到了洞口,老道扒开藤蔓就走了进去。
少年打量着山洞,想必这里就是老道的闭关之地,也豪不犹豫,跟了进去。
进了洞来,只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想不到青城山巅如此寒冷,却有着这一处如此温暖之地,可说是人间仙境。
洞里并不阴暗,反而极为明亮,且极为宽广,石壁光滑,泛出光亮,不知是何材质,再看石壁上,还刻有一只只白鹤壁画,形态各异,翩翩起舞,一旁还有着许多文字注解。
“我派有无功已遗失上百年,这些石刻,皆是我派历代掌门的推演心得。”
老道摇头苦笑,不知心中在想什么,接着伸手一探,凌空从一旁摄来一个盒子,而后将其打开。
“小兄弟,你先请看。“
老道取出盒中的信件递了过去。
少年闻言接过信件,只见信封已泛黄,可见年代久远。
“青城山中气候潮湿,只有此洞中干燥,信件只有保存在此,墨迹才不至于消散。”
老道解释道。
少年闻言恍然,这才明了他为何要带自己来这,他将信件打开,只见其中内容用毛笔书写,字体遒劲。
“若怀道长亲启,许久未见,不知道长安康否?想必道长已有所耳闻,自日寇袭击珍珠港起,米国已正式对日宣战,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在国内,长德会战后日寇便已是强弩之末,败亡已是必然之事。
然几日之前,余截获重要情报,情报曰日寇准备放手一搏,派遣众多高手,欲要夺取天藏,如果被其得逞,届时华夏将天崩地裂,海水倒灌,日寇就可趁此机会绝地反击。
余获此情报,重视非常,绝不可能让日寇得逞,再陷国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故日前已联络各大门派,其中包括:龙虎山、天山、九华、少林、武当、剑宗等一批爱国之士,余知道长虽身在方外,但无时无刻不心系国民,故恳请道长能前往京都,共商应对之策。
余闻天摩教叶掌教多时,但因琐事缠身,一直未能亲身拜访,甚是遗憾,听闻道长同其交好,不知能否拜托道长邀其前来?如能得二位相助,定叫日寇有来无回,情况紧急,时间紧迫,万望道长能尽快动身,余代表华夏千万百姓在此谢过。”
信件最后的落款为:“同舟值符,一九四五年五月二日。”
以上就是信件所有内容,少年看罢将信放下,要说这信件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背后画着一只老鼠,贼眉鼠眼,好不滑稽。
“这封信件,乃是当年师弟托人送回山中的,老道一直保存,从此之后,他便没有了音讯。”
老道摇头。
看罢了信,少年也已明白当年发生了何事,看来这老道所言不虚,只是心中还有许多疑惑,二人又是一番长谈。
良久之后,老道将少年送出洞来,飞至山顶,到这,少年就要告辞离去。
“小兄弟,你杀意太重,日后在这滚滚红尘中,切记时刻洗涤心灵,这样才不至于入魔啊。”
老道语重心长。
“多谢道长。”
少年抱拳,说罢飞身而起,不一会就消失在茫茫云雾中。
到了夜晚,皓月当空,满天繁星,一灰衣赤脚老道站在青城山山顶,正是若虚,他仰望着满天星斗,不知在想什么,在一旁还跟着个紫衣道人,脚踩云鞋,手握浮尘,正是玉谷。
“师父,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