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老头,你就不能少抽点,那玩意对身体不好。”
王安平叹道。
“唉!老了,改不了了。”
老王摇头,吐了一口烟圈,接着咧嘴一笑。
“老王,你家里,还有什么人么?”
王安平看向他。
老王闻言摇了摇头。
“那你呢?”
老王沉吟良久也问道。
“我啊,我孤儿,连爹妈的面都没见过。”
王安平咧嘴一笑。
“哦,那你是怎么长大的?”
老王奇道。
“吃百家饭喽,饱一顿,饥一顿,总之,饿不死。”
王安平又是一笑。
“唉,那你倒是厉害,还能上警校。”
老王也感叹。
“要想不被饿死,就只能比别人更加努力喽。”
王安平答道。
“你可知道大刀门?”
老王又吐了一口烟圈。
“大刀门?江湖上的事,我哪里知道。”
王安平摇了摇头。
“那,大刀队,你应该听说过吧?”
老王又接着问道。
“你是说抗日时候的大刀队?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个大刀队吗?”
王安平心中一惊,那可是有着赫赫威名的。
“不错。”
老王点了点头。
“以前日寇犯我华夏,虽然我们国力赢弱,但又怎么可能让日寇得逞?多少有志之士,奋不顾身,也誓要把侵略者给赶出去,虽然有着这样的信念,不过,实力上的差距却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光凭信念就可以弥补,日寇弹药充足,又有飞机大炮,我们则是缺枪少弹,子弹打光了,就只剩下血肉之躯了。”
老王苦笑一声。
王安平闻言点点头,他虽然没有经历过,可他是了解历史的。
“在巴蜀,有个门派叫做大刀门,掌门名叫王大刀,抗战爆发时,他虽然已经年逾七旬,但却是个有着一腔热血之人,日寇以前叫做倭寇,不过是个弹丸小国,见他胆敢犯我中华,哪里能忍?义无反顾,抛下妻子,带着门人便去了前线。”
老王继续说。
“王前辈倒是个有血性之人。”
王安平感叹道。
老王闻言点点头。
“因为蒋中正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立马沦陷,日寇不费吹灰之力,东北大军撤走,只有少数人还在拼命抵抗,可毕竟敌众我寡,他们并不能阻挡日军前进的脚步,见识了日本人的恐怖,国内一时忧心忡忡,毫无斗志,相反,日军连战连捷,士气高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大刀来了,他来到了最前线,那是一座孤城。”
老王说道。
“后来呢?”
王安平一脸紧张。
“孤城的守将姓肖,手底下有着一千多号人,经过连日奋战,大多有伤在身,弹药也不足,可是日军却是人数过万,弹药充足,望向前方的机甲,再望向城中的百姓,他知道明日便是日军最后进攻的日子,又哪里能守得住?即便是这样,他也不能退,城中还有着许多来不及撤走的百姓,抵抗了这么多日,早就惹怒了日军,如果自己这一退,日寇必然把怒火撒到这些百姓身上,此时唯有死战到底。”
说到这里,老王又抽了一口烟,平复了一下心情。
老王继续说道:
王大刀带来的约有百十来人,皆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各个扛着一把大刀,面上毫无惧色,只有一脸兴奋。
肖团长见到他们,也是一脸激动,但不忍心他们死在这里,遂劝说道:“老爷子,你们有心杀敌便足矣,但敌人手中都是枪炮,这里交给我们就成,你们还是留得有用之躯,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言下之意,是要他们赶快离去。
王大刀闻言立时大怒,大笑问道:“你多大了?”
肖团长疑惑答道:“三十。”
王大刀闻言大笑,说道:“老夫已经七十有二,你都不惧,老夫又有何惧?”
接着,王大刀转身对那些门下弟子大声问道:“你们,怕不怕?”
只见下面众弟子齐声大喊:“不怕,杀尽日寇,还我河山,杀尽日寇,还我河山...”,一时喊声震天,气势如虹。
那肖团长闻言立时红了双眼,心道:“如我华夏人人如此,日寇安敢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