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鳖古人称之为癞头鼋。
是十分古老的一种淡水龟类,它的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比中华鲟更濒危的“水中大熊猫”。
但野生斑鳖非常罕见,而长到体型巨大的斑鳖,几乎从未被人类发现过。
江寒不知道眼前的这只“霸下”存活了多少年头,不过显而易见,它已经成精了。
在巫峡内兴风作浪,大雨天气中浮出水面透气。
人们之所以恐惧这些生物,大多是因为未知和不了解,其实把它当做一个动物去看待,所有的疑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听到江寒这么说,原先紧张的众人,立马就神情轻松了许多。
不过现在该怎么办呢?
眼前的这只生物撒了欢似的在水中打转,就算他们不想招惹,也难免会触碰上。
看了看窘迫的局面,江寒有了一个主意。
“南哥,你打开发动机,正常的往前开,但是要顺着漩涡旋转的方向,利用离心力的牵引不要被吸下去。等到了漩涡切线的位置,有机会的话就加大马力,我们便能够冲出去了。
当然在做这件事之前,我需要让这只霸下冷静一些,不然它旋转的速度太快了,这种力量无法抗衡。”
“你要怎么做?”宋念雪好奇的问道。
只见江寒笑了笑,然后沉声说道:“当然是给它投食了,祭河神嘛!”
看着是一句玩笑,但江寒说的可是真的。
这里得提到高承所写的《事物纪原》这本书。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班师,途中遇到了大风,无法渡河。
当时被俘虏的孟获说这是河中的猖神作怪,需要用人头和牲畜进行祭祀,只有这样做,才会风平浪静。
但诸葛亮觉得这样的做法太过残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用面粉搓成了人头的形状,混上牛、羊肉,然后取名为馒头,就这样洒进了河中,平息了水面的波动。
这个故事同样是馒头的起源,可见河妖作祟,施加祭品也是古今向来的传统。
而江寒这次要做的料理,同样是面料理,但是与寻常的馒头不一样,它叫做:青龙过江笼饼。
自诸葛亮以馒头代替人头祭泸水之后,馒头刚开始就成为宴会祭享的陈设之用。晋束晰《饼赋》:“三春之初,阴阳交至,于时宴享,则馒头宜设。”
《集韵》:“馒头,饼也。”
青龙过江笼饼,起源于汉代,是水军出行时必备的一种伙食,如果没有河妖作乱,士兵们可以此充饥,如果遇到波起浪涌,便可以将其投掷水中,很快就能恢复平静。
作为《本心食经》中的一道地系料理,青龙过江笼饼谈不上有多么的出彩,但却是流传下来的面料理瑰宝之一。
只因为后面的朝代中,馒头进化的越来越精致,小巧,就再无人去做它了。
这主要的原因也在于这个馒头的卖相并不好看。
江寒现在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道料理。
所以需要在场几人的密切配合才行。
“姚朕,上船的时候带了什么食材?”
“就带了一些肉干,干粮也有一些。”
“老李,你船上有什么吃的?”江寒继续问道。
他得评估下,在这样的条件下能不能允许他发挥。
只听老李哥赶紧说道:“倒是有小半袋子面粉,还有些挂面,另外蔬菜不多了,西红柿、萝卜、土豆。
都是些好储存的。”
船上吃饭是一些船夫的习惯,毕竟不会和正常人一样随时可以吃到家里的饭菜或者下馆子,将就着用煤气灶对付了。
大概盘点了一下,江寒觉得眼下的食材基本上够用了。
因为青龙过江笼饼这种食物,并不需要太过奢华的食材,想想都知道,随军打仗,怎么可能给士兵吃做的很好的食物。
自然都是一些能够快速加工,且容易保存的才对。
所以,大家担心会耗费太多时间的问题压根不存在。
江寒只需要把饼做出来,而不是蒸馒头。
说干就干。
南哥聚精会神的把握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更加的靠近了漩涡,不过他已经听从了江寒的建议,打开了发动机,沿着水流旋转的外围,开始和中央的霸下斡旋了起来。
不过这个过程他需要全神贯注才行,稍微的松懈,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