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的爹一开始是不愿意动的。这两年靠着小玉,他不用做事也能过活。蒋嬷嬷的女婿王建亲自去找了他。给了足足的钱。说是岳母要回邻县老家养老。行李多,家里的人手不够用。雇旁人又不放心。只是五六天就能回来。小玉的爹才点了头。
临行当天,将嬷嬷又差阿晴去小玉家,说是小玉快要及笄了想放她回家,让她娘跟弟弟一起去家里商议一下。等到了地方将嬷嬷说了实情,他们娘两哪还有不同意的。便上了车跟着一同走了。
一路上倒也相安无事。远远的跟着官眷们的队伍也算安全。为了节省,家里用了两辆大马车。几个女人坐在一辆车里。看管着细软银票这些金贵的东西。另外两辆车装着应用之物。阿川也跟着她爹在后面的马车上,阿川坐在车里押车,他爹赶着车行路。
女眷这车其他人到还好。只是小玉跟她娘一直别别扭扭的。
阿晴可以理解小玉。这么多年,在她心里母亲已经陌生成了一个印象。就像月下模糊的影子,所有的细节都无从得知。她也许只是害怕,害怕面前的这个母亲并不是她想象中的哪一个。不知道怎么再跟这个朝思暮想的人建立情感。甚至会猜度母亲心里是不是并不想见到她。
阿晴也经历过这样的感情断崖。她跟自己的妈也有一段别离。
四岁的时候因为要躲计划生育,怀孕的母亲离开了她一年。那一年她经历了很多同龄人不可能经历的事。她只记得吃不饱。饥饿让她心里经常恐慌。她甚至翻过垃圾箱找吃的。
身边的大人们都忙着自己的事,很少有时间来管她。同龄的孩子也总是嘲笑她邋遢,肮脏。渐渐的也都不跟她玩了。甚至有一次家里没人,她被锁在门外,实在忍不住尿了裤子。
她记得当时是寒冬腊月,她就穿着那条湿棉裤在门外站了好久好久。
一年时间。从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变成一个瘦骨嶙峋,生了一头虱子的野孩子。也许她小时候真的活泼可爱过,可谁在乎呢。
她就这么半野生的活过了一年多。等妈再回来的时候她已经成了一个性格孤独、自卑,会小心翼翼看人脸色的孩子。母亲站在她面前时她已经不记得她的样子了。母亲拉着她的手的时候她直想往后缩。陌生感让她害怕。至此阿晴就养成了别扭的性格。
她想被人爱,又害怕别人对她好。长期的冷漠和疏离让她的潜意识里认定了自己不该被善待。她总是刻意的和所有人保持着她认定的安全距离。她用无形的壳把自己紧紧的包裹住,那壳里黑暗冰冷,中心就是哪个蜷缩着的小小女孩。
那个小小女孩想被人关注,被人关怀。可真的有人走近了,体贴呵护她,她又觉得浑身不自在。如此的矛盾,连阿晴自己都觉得自己性格有问题,这辈子恐怕都不会幸福。
在路上走了将近半个月。也都平安无事。只是越往北走就越冷。这一日,下起了小雪。雪花不大,细细碎碎的,随着北风吹的人心里都打哆嗦。将嬷嬷的马车里有个炭火盆,还算暖和。
几个女人闲来无事就在炭盆边上烤红薯吃。又暖和又解馋。
外面那几个赶车的就惨了,一个个裹着棉被还冻的哆哆嗦嗦。
蒋嬷嬷叹气:“哎呀!都二月的天了,还是这么冷。这中原也不是好住的。”
阿晴笑说:“中原四季分明,还算好。我听说再往北更冷了。冬天的雪能下一人深呢。”
兰姐念了一声佛:“阿弥陀佛!那房子不都给埋了!人可怎么出去,耗子一样打洞吗?”说完大家都被逗笑了。
小玉的娘趁机剥了一个红薯,递给小玉。小玉别扭着不肯接。
蒋嬷嬷拿过来送到小玉脸前哄她说:“哎呀!多大的人了,还记仇?当初你娘是把你卖到胡家了。可也是打听准了胡家是个好人家才卖的啊!就算她一百个不好,生养你一场也是鬼门关走了一遭的。我往日里怎么跟你说的。凡事也要体谅别人的难处!”小玉低头不语默默的接过红薯小口的咬着。
小玉的娘到抽泣起来对蒋嬷嬷说:“老太太。你对我有恩啊。我真是没想到小玉在你这能这么好。我。。。我是个连禽兽都不如的。禽兽都不会丢了自己的孩子!”说着哭了起来。
兰姐劝慰道:“莫哭了。小玉是懂事的孩子。知道你不容易,要不,哪能年年都贴补你。”
小玉娘用袖口抹了抹眼泪:“唉!是我对不起孩子。我也是命苦。嫁了个懒汉,活的没个人样。连累孩子跟着受苦。”
蒋嬷嬷也感叹道:“咱们女人,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