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原本是天下之主,结果被朱元璋用打狗棍赶出大都,应昌的丧事都没办好,又被迫搬家去了草原,搬家的时候都没顾上喊个货拉拉,丢了一大堆家当,连买的里八剌都被大明给俘虏了
没了荣华富贵,失去了大都的逍遥快活,元朝这一代人对大明的仇恨最为深刻,也最渴望复兴大元,他们巴不得大明早点灭亡,好再一次南下,成为人上人。′d-u¨s_h,u′8/8..\c?o′m_
在这种仇恨的情绪之下,元朝压根就没给朱元璋派过一次正规的使臣。
十八年都这样过去了,现在
朱承志步出内阁,夜风刺骨,吹得他大氅猎猎作响。他抬头望天,只见乌云翻涌,遮蔽了月色,天地之间仿佛陷入一片混沌。他心中清楚,这场风暴,不仅关乎书院的存亡,更关乎整个寒门子弟的命运。
他没有回驿馆,而是径直前往兵部尚书李景和府邸。他需要确认,李景和是否已经将奏折呈递入宫,是否能在朝会上顶住压力,与士族正面交锋。
李府灯火通明,朱承志刚步入府门,便见李景和迎出。
“朱大人,我已修书,联名几位正直大臣,奏请圣上彻查江南士族查封书院之事。”李景和沉声道,“但我收到消息,王振已派人向兵部施压,若我再坚持上奏,恐怕会遭弹劾。”
朱承志神色一凝:“王振果然已开始动手。”
李景和叹息道:“朝中士族势力庞大,若无太子殿下亲自出面,恐怕难以抗衡。”
朱承志拱手道:“李大人,书院乃寒门子弟之命脉,若书院覆灭,国子监将彻底沦为士族私学,寒门子弟再无翻身之日。大人若能坚持,必为后世所敬仰。”
李景和沉默片刻,终是点头:“我已将奏折送入宫中,明日早朝,我必当直言不讳。”
朱承志拱手道:“多谢李大人。”
辞别李景和后,朱承志又前往都察院,求见左都御史周怀仁。周怀仁素以刚正不阿著称,若能得其支持,必能在朝会上形成声势。
果然,周怀仁听完朱承志陈述后,怒拍案几:“岂有此理!士族竟敢如此放肆,公然违抗圣旨,查封书院,驱逐先生,此等行径,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朱承志拱手道:“正是如此。还请周大人尽快上奏,弹劾江南士族,同时请求朝廷尽快下旨,澄清书院地位,以正视听。”
周怀仁点头:“我即刻修书,召集御史,联名上奏。”
朱承志拱手告辞,心中稍定。他知道,自己虽已布局,但士族亦不会坐以待毙,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席卷朝堂。
回到驿馆后,朱承志正欲休息,门外又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大人,江南急报!”一名弟子匆匆入内,神色焦急。
朱承志接过急报,展开一看,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江南士族已联合地方官吏,强行查封书院,并拘押书院先生数人,声称要以‘聚众谋逆’之罪治罪。”
朱承志冷笑一声:“好一个‘聚众谋逆’!士族果然无所不用其极。”
他沉思片刻,随即下令:“命李慎之与赵子昂,立即组织书院先生与学子,前往邻近府县暂避。同时,命人将士族拘押书院先生之事详细记录,附上证词,快马加急送入京城。”
弟子应声而去,朱承志则提笔疾书,修书一封,命人送往内阁,请求太子朱瞻基尽快下旨,释放书院先生,并严惩江南士族。~1~8,5.t`x,t-.!c¢o¨m^
他知道,士族此举,已不仅是针对书院,而是想借“谋逆”之名,彻底摧毁书院根基,将书院从国子监体系中彻底剔除。
若让他们得逞,书院将彻底失去朝廷庇护,寒门子弟也将再度陷入绝望。
翌日清晨,朱承志便前往内阁,求见太子朱瞻基。
朱瞻基神色凝重,显然已收到江南急报。
“承志兄,江南士族已查封书院,并拘押书院先生数人,此事若不妥善处理,恐怕会引发朝局动荡。”朱瞻基沉声道。
朱承志拱手道:“殿下,士族此举,已属大逆。若不立即制止,书院将彻底覆灭,寒门子弟的未来,也将被彻底断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