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
在这一年里,贾政的妻子也怀孕了,生了一对龙凤胎,应该是贾政结婚的延迟,导致贾元春和贾珠一起出生了,但现在贾代善还活着,可不会让他的孙女叫这么花红柳绿的名字,只是小名而已,大名也是和男孩一样,玉字辈,取名贾琳,代表着温润如玉,珍贵美好。
这可是贾家这一代最尊贵的女孩了,祖父是荣国公,伯父是荣国侯,父亲也升了骑都尉,正四品。虽然换了世界,但贾政考中进士后还是不擅长人际往来,圣人看在贾代善的面子上点了他为礼部侍郎,条条框框,繁文礼节正适合他的性子。
贾政还真干了一件让大家都出乎意料的事情,将三字经做成了蒙童喜爱的幼儿绘本,插画是韶华表妹画的,解释都是贾政自己来的,并且上折子提议可以建造一个图书馆,让囊内羞涩的学子也有地方学习,并且里面还有助农区,想借书本但又没有钱财的学子可以凭借给蒙童启蒙,为乡下孩子教一些基础的数学技巧等等来以工代赈。
圣人看了,也大为震撼,实在没想到贾政有这样的想法,千百年来,一直有人知道百姓不易,寒门难出贵子,但只有他去做了去尝试了,并且成功了。在京城试点,附近百姓识字率增加了百分之三十,育种种田人们也会科学种植了。一个家庭,尤其是孩子有了向上的途径,那么大人也有了奋进的动力,所以京城的百姓整体都是欣欣向荣的。
这样文化普及率又能有所提高,寒门也有了向上的途径,对圣人也是一大功绩,所以圣人就给贾政提了爵位。
所以说娶妻娶贤,这都有魏氏的功劳。她和阿荨闲聊时聊过这个话题,阿荨就说了一句要是有个图书馆大家都能读书,穷人孩子也有了上升途径。韶华就付诸行动了,间接影响了贾政,俩人在读书人里可是很有名望。
后来韶华还给阿荨说过,用掉了她的灵感。阿荨表示不介意,她也只是随口一说,真正行动的还是他们自己。
在二房孩子出生后,贾代善就给两房分了家产 ,但因为长辈还在,所以目前是分产不分家的状态。贾赦居住在东大院,贾政居住在西大院,贾代善也在荣国府后街给二儿子买了一处四进的宅院。可能是儿子出息了,贾史氏对更年期也渡过了,整个人笑呵呵的,大房的长子贾瑚平常也是史氏带的,就算后来贾珠出生都没影响贾瑚在她心里的地位。
所以说啊,人啊,养着养着还是会有感情的,像贾史氏现在一天不见贾瑚都睡不好,心肝肉心肝肉的喊。
大嫂给阿荨讲的时候,她也乐个不停,真是事实多变。老儿子,大孙子,现在贾政在史氏面前都没有这么大面子,所有人都在往好的方向变。
王氏定亲了,就是贾宝玉的娘,这个人选你想不到,是史家大表弟。史家大表弟的名有时候真和他的身子一样,命途多舛,第一任未婚妻有了犯了心脏病取了,第二任珠胎暗结,娘家舍不得报病逝了,那女子跟着落地书生去外地了。
要问大家怎么知道的呢?史家下人在外面看见过那姑娘,回去禀报了夫人,一调查就知道了。史母气不过去那姑娘家问罪了,那姑娘的娘也是糊涂的,直接说史家表哥身子弱有碍子嗣,嫁过去不是守活寡。虽后来那家大人有上门赔罪,禁足了那位夫人,但两家还是不再来往了。
这件事是解决了,但一来二去,史家表哥有了克亲的名声,再加上身体虚弱,有碍子嗣,就更难说亲了。我们也不能见一个人解释一遍,把史母愁的。
转过来,王家那边呢,因为当年先提的是王家女儿嫁贾家儿子的婚事,被贾代善拒绝了,理由是贾家孩子都要娶个知书达理的,无知者无畏,不知道律法,才可能会范大错。这么多年官府抄家的时候,也没少见家中女子私自放贷之类造成刑罚加一等。
虽然最后和贾家的婚事定下来了,但王老爷把这话也放心上了,请了个女夫子专门给两个女儿教一教本朝的律法,在是一些常用字,不要求能考状元,但最起码不会干出什么抄家灭族的事。
据说史家大爷在郊外庄子上遇险被王家大姐儿王婉雅给救了,美女救英雄,王熙凤的样貌红楼里是这么描写的:她外貌美艳,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出场时打扮彩绣辉煌,笑语先至,宛若神妃仙子。
侄女似姑,作为她姑姑,王婉雅的容貌也是一等一的,真的是浓桃艳李,尽态极妍。回来后,史家表弟就拜托她娘去王家求亲了。
老王家嫁女儿是想双方联姻,各的其利的,但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