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秀才和那老先生深入交流了一番,知道了老先生姓孙,带着的小姑娘是他的小孙女。
箫秀才有意无意的询问孙先生,是否还有教书的意向,是否愿意在村子里教书?
孙先生则是表示,若是孩子们愿意让他教,他倒是很乐意在村子里教书。
于是箫秀才的担忧就这么轻松的被解决了,孙先生接手了箫秀才的教学工作。
箫秀才就接受了陈员外的帮助,经过他的举荐进入了白马书院读书。
只不过他坚持不在书院里住宿,而是跟随着秀梅每天早早来到镇子上,晚上放学了就到店里等着秀梅一起回家去。
秀梅怕他这样会休息不好,但是箫秀才不想十天半月的才能回一次家,担心秀梅和家里的孩子。
秀梅也拗不过箫秀才,只能由着他去,只是让箫秀才在驴车往返镇子上的时候闭目养神。
箫秀才倒是不觉得累,自从进入白马书院之后他觉得自己充满了活力。
白马书院作为镇子上最好的书院,教书水平确实是一流的,箫秀才感觉自己受益匪浅。
爹爹终于能继续读书了,箫锦香乐的合不拢嘴,每天练功都更加有力了。
“你们爹爹在白马书院学的怎么样?”梅灏韫趁着练功的间隙偷偷的问。
“怎么啦?灏哥哥你想我爹爹了?”箫锦香笑眯眯的询问他。
“哼,新来的先生有些迂腐,教书没有箫先生来的有趣。”梅灏韫哼了一声。
“对了,你们听说没有,思行哥他好像已经打算去考秀才了。”梅灏韫又提了一句。
因为箫谨礼和箫锦香和王思行的关系很好,王思行和梅灏韫的关系也还不错。
梅灏韫也礼貌的管他叫一声哥,他也挺佩服王思行的,因为他读书真的很厉害。
“咦?思行哥想去考秀才?这么快的吗?”箫锦香一时之间有些惊讶。
“思行哥这么聪明,也跟着咱爹学了这么久,考个秀才应该不成问题吧?”箫谨礼说。
“他要是考上了秀才,不就跟咱爹爹一样了吗?到时候他不会抢了咱爹爹的状元吧?”
箫锦香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毕竟箫秀才总是夸王思行很聪明,万一这个家伙真的青出于蓝胜于蓝呢?
王思行的行动力很强,说考就真去考了,也是正巧赶上这次秀才考试的时候。
王思行这次去考秀才场面倒是有些壮观了,村子里的人都出来送行。
毕竟这个村子里,除了箫秀才以外,就没有谁再能考上秀才了,甚至从前读书的人都没几个。
王思行倒是意气风发的去了,回来的时候也是忐忑的好几天,不过很遗憾。
王思行这次并没有再次上演奇迹,考秀才可就没有考童生那么容易了。
虽然王思行的文章做的还不错,但是到底还是稚嫩了一些,所以失败也很正常。
王思行低落了好几天,好在有箫谨礼和箫锦香两个人哄他开心。
重新振作起来的王思行继续埋头苦读,发誓下次考试一定会考上。
这边王思行正日夜苦读着,那边箫秀才倒是接到书院先生的提点。
“秀梅,先生说我的学业很是不错,或许这次的乡试我可以一试。”箫秀才有些激动。
书院的先生们可不会瞎说,他们既然认可自己有参加乡试的能力,那他为何不去试一试?
“真的吗相公?那太好了,乡试是在什么时候?需要准备什么啊?”秀梅问。
“这个不着急,乡试在三个月以后,咱们有的是时间准备。”箫秀才安慰秀梅,生怕她太激动。
“还有三个月啊?那我可得好好准备。听说乡试的时候要在考场里住好几天呢。”
“也不知道考场里冷不冷,要不我还是给你做两件厚实点的衣裳吧,棉被做个新的。”
“对了,还得买文房四宝,听说考试用的纸墨笔砚都有特别的要求。”
秀梅一边数着要用的东西,一边直接将箫秀才给无视了,回到房里就去找还有没有存着的布料。
箫秀才有些哭笑不得的看着自己妻子,那有些慌里慌张的模样,不禁有点想笑。
他让秀梅吃了那么多年的苦,这次有机会能再次拾起书本,一定要考出个好成绩。
下定决心的箫秀才在剩下的这三个月里,几乎是头悬梁锥刺股,将所以空余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三个月的时间也过的很快,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