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了继母的安危,我毅然决然地收拾行囊,踏上了寻找叔父和弟弟妹妹们的艰难旅程。
一路历经艰险,好不容易来到了江东地区。本以为很快就能抵达豫章与亲人团聚,谁曾想命运弄人,就在此时,竟听闻叔父已经离开了豫章,转而奔赴荆州而去。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顿时陷入了迷茫和无助之中……
后来,鲁肃先生将我推荐给了当今陛下,陛下对我礼遇有加我就留了下来出仕东吴。而叔父带着弟妹们去了荆州后没有再出仕。这时候叔父的身体已经不好了,在他最后的时光里将两位妹妹都许配给了荆州当地的豪族,叔父的目的自然想以此让诸葛家族在荆州能过上稳定的生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后来二弟诸葛孔明便携同三弟诸葛均来到了隆中这个山清水秀之地,并在此定居下来。他们过着一种半耕半读的生活,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之时,便能看到兄弟二人手持书卷,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而待到日头西斜,余晖映照,他们又会挽起衣袖,走进田间地头,亲力亲为地参与农耕劳作。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叔父生前精心的安排。尽管叔父已然离世,但他生前与当地一些豪族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却并未因此中断。这些豪族念及旧情,对二弟他们会予以资助,使得兄弟俩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
而后不久,二弟迎娶了黄氏。说来也巧,黄氏的父亲竟与荆州牧刘表有着亲戚关系——乃是连襟之好。如此一来,刘表对于二弟也不会亏待。
彼时的荆州,可谓是天下最为适宜潜心修习学问之所。这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二弟有幸得遇庞德公和司马徽这两位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名师,遂拜入其门下,虚心求教。
在两位恩师的悉心教导下,二弟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学业日益精进。与此同时,他还广结四方好友,其中不乏诸多志同道合之士。众人时常相聚一堂,谈经论道,切磋琢磨,彼此之间的友谊亦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深厚。
在这段求学问道的日子里,二弟凭借自身出众的才华以及不懈的努力,声名渐显。他常常以管仲、乐毅自比,认为自己具备安邦定国之才。而熟知他才情的一众友人对此不仅毫无异议,反而深表认同,皆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