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好好琢磨吧,如果真到了最后那一步,还请国主手下留情,为江南尽量多留一些读书种子吧。”
“鹿安谨记教诲。”
“临行之际,老朽还有一点浅见,国主可愿意听我唠叨?”
“洗耳恭听。”
“老朽曾经与秦国主孙可望联络,提出过‘楸秤三局’之策,可惜孙可望的私心太重,导致功亏一篑。
国主自己难道没有发现吗?
虽然国主所部人马还算精锐,进入江南以来,攻城略地还算顺利,但是却感到格外的吃力,且战略空间并没有扩大多少,还总是感到兵力捉襟见肘?”
张鹿安瞬间来了精神,继续询问详情。
钱谦益侃侃而谈,将自己对时局的见解全盘脱出,核心的观点便是让张鹿安联系长江中上游的大顺军余部、招揽散居于云贵川各地的大西军余部,利用水师优势跨长江作战,将清军截为南北两段,到时候趁着清军失去统一指挥之际,先南后北,对各地清军各个击破,以获得最后的全功。
张鹿安对钱谦益的话思索了很久,宴请过钱谦益后,派人在常熟建立常熟大学堂,任命钱谦益为学堂祭酒,他的好友吴伟业为学堂司业。
可惜钱谦益太过于老迈,不久便在任上病逝,张鹿安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并就他的“遗策”与幕僚王征和阎尔梅等人进行商议,王征说道:
“国主,属下觉得可行,因为我们在上游还有白贵和禄青山两支人马没有动用,马上快二十年了,不知道这两把战刀是否磨快了?”
“不管有没有磨快,那也是国主的眼光长远,提前那么久做了如此布局。
而且属下在分析情报部门上交的军情咨文发现,清军自去年开始对夔东和茅麓山一带发动清剿行动,前段时间还将义军刘国昌(注:即刘希尧)所部歼灭,目前仅有陈家坡的刘体纯和茅麓山顶的李来亨两部还在苦苦支撑。
如果我们不施加援手的话,恐怕他们两部也将很快就会被清军给“吃”掉,清军就可以集中兵力对我方作战,到时候我们的局部优势或将不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