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乱子。”
杨士奇再次问道,之前强制使用汉圆时,他就担心会引发百姓的反感,万一因此闹出什么乱子,对刚刚成立的大汉来说也绝非好事。
“那我可就直说了!”
但在大汉却不行,因为大汉缺少读书人,当初朱瞻壑虽然给朱高煦送了不少读书人,但这些早就是官员了,而后来的那些移民,大都是穷苦人出身,绝大部分都没有读书的机会。
“杨尚书,听说你们吏部最近打算选官,到底打算如何选,该不会是举行科举吧?”
立国之后,大汉各地的行政机构也因此发生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化,总的来说,地方上的行政机构还是有三种,
各地的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也都需要大量人手填充,所以吏部现在也需要从民间选拔人材,如果放在大明,直接举行科举就是了,根本不怕缺人。
所以就算杨士奇举行科举,恐怕有资格参加的人也不多,想从中选拔出有用的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朱高煦称帝,杨士奇位列国公,同时官拜吏部尚书,主管着大汉官员的人事选拔,号称是六部之首,这也符合杨士奇的身份。
杨士奇显然也对小吏抱有偏见,觉得这些小吏出身低才学浅,根本无法胜任太高的职位。
“杨尚书,学问好就一定能做好官吗?”
朱瞻壑倒也不急,而是对杨士奇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