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柯伊伯带的暗礁群中,无尽号如蛰伏的钢铁巨兽,舰体表面的振金装甲在遥远太阳的光芒下闪烁着冷冽的光泽。-x_i/n^r′c*y_.^c-o¨m′李扬站在舰桥中央,全息投影将柯伊伯带的防御矩阵展开——二百座崭新的破军级要塞炮隐藏在甲烷冰山中,数百万枚深空地雷沿着奥尔特云的引力线部署,形成一道横跨数十天文单位的死亡屏障。
\"三叶草舰队在比邻星系的部署已完成70%。\"小玲的虚拟影像在主控台上方旋转,数据流如星轨般缠绕其身,\"他们的工程舰正在清理剩余深空地雷,主力舰群则在半人马座a三星轨道建立棱形防御圈。\"
梁小龙敲击着战术平板,眉头紧锁:\"扬哥,刚收到侦察卫星的数据——我们部署在柯伊伯带的破军要塞炮,对模拟三叶草战舰的测试靶标只能造成表层装甲熔融,连护盾都无法有效击穿。\"
丽莎调出武器效能对比图,红色曲线代表三叶草战舰的防御参数,蓝色曲线则是人类武器的攻击能级。两条曲线在能量轴上相差近两个数量级,形成无法逾越的鸿沟:\"根据模拟,即便是二十座要塞炮齐射,也只能让星穹母巢的护盾产生0.3%的波动。能级代差太大了。\"
李扬的手指划过投影中「星穹屏障」的参数模型,10亿吨tnt当量的全域护盾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他调出无尽号的mac主炮数据,即便经过反物质引擎的能量增幅,炮弹初速也仅达光速的10%,对三叶草战舰的量子纠缠装甲只能造成有限损伤。
\"主炮和要塞炮都不行,\"李扬沉声道,\"小玲,反物质鱼雷的测试结果呢?\"
\"深空地雷的反物质弹头在零距离爆炸时,可对量子纠缠装甲造成结构性破坏。\"小玲立刻调出实验影像,画面中一艘模拟三叶草护航舰在反物质爆炸中化为粒子流,\"但常规发射的深空鱼雷受射程限制,必须突破敌方近防炮50公里的拦截圈。3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a<\"
小龙猛地抬头:\"50公里?三叶草的近防炮密度是我们的2.5倍,鱼雷根本冲不进去!\"
舰桥陷入短暂的沉默。窗外,柯伊伯带的冰质天体缓缓旋转,映照出人类文明在星际战争面前的渺小。丽莎突然放大无尽号的动力系统界面,指着跃迁引擎的能量矩阵:\"扬哥,无尽号的跃迁系统可以打开微型空间裂隙,理论上能将舰载单位投送到指定坐标——我们之前只用来投放钛战机,能不能...投送整艘护卫舰?\"
这个想法让李扬瞳孔微缩。他立刻调出跃迁引擎的参数:\"微型空间裂隙的能量承载上限...一次最多能投送21艘黎明级护卫舰。坐标锁定精度呢?\"
\"误差可控制在100米内。\"小玲的运算核心高速运转,\"但需要目标区域的精确引力参数,否则裂隙可能在投放时崩溃。\"
梁小龙猛地一拍大腿:\"扬哥,星穹母巢的引力场特征我们在比邻星就记录过!如果把黎明级投送到旗舰附近,来个贴脸攻击...\"
\"贴脸开大。\"李扬接过话头,眼神骤然锐利,\"黎明级护卫舰的舰载机投送效率极高,21艘舰能在10秒内释放全部钛战机和长剑号。再加上舰载的深空鱼雷...\"
丽莎迅速在战术投影上构建模型:21艘黎明级护卫舰突然出现在星穹母巢千米范围内,同时释放5000架钛战机和200架长剑号截击机,数百枚深空鱼雷直接抵近发射。这个战术构想的关键在于跃迁投放的突然性,以及密集火力对旗舰近防系统的饱和打击。
\"风险极高,\"丽莎冷静分析,\"一旦投放误差超过500米,护卫舰群可能撞在旗舰装甲上,或者被近防炮瞬间摧毁。?第|¨一]?看?2书a网¤/ ¤无.]|错2,内2@容-£~\"
\"值得一试。\"李扬调出黎明级护卫舰的武器配置,\"每艘黎明级携带200枚反物质鱼雷,500架钛战机和20架长剑号。如果能在极近距离同时释放所有火力,就算是星穹母巢也撑不住。\"
决定瞬间敲定。李扬向21艘黎明级护卫舰发出指令,舰群悄然集结在无尽号后方的引力阴影区。小玲的量子核心开始计算星穹母巢的实时引力参数,跃迁引擎的能量矩阵发出低沉的嗡鸣,舰体前方的空间泛起蛛网般的涟漪。
\"跃迁通道构建中...能量加载至80%...\"小玲的声音带着罕见的紧张,\"目标锁定:星穹母巢右舷护盾发生器附近,坐标确认!\"
李扬按下投放按钮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