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程家的东临书局就开始各种宣传。承诺五天后开售。单册十卷。每册五贯。接受预订。
一时间很多人闻风而至。但是看到价格后,纷纷抱怨定价太高。
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走上前大声说道:“如今这京城各家书局都有话本,这红楼名气甚大,可究竟书写的怎么样,都只是传言。如今还没看到书,就如此昂贵,不过话本而已,又不是经义文章。”
许多人纷纷附和。宫掌柜也不生气。笑眯眯的说道:“这位公子说的也是,不过是不是值得,总要看过之后才能确定。我东临书局既然赶定这么高的价,自然敢保证质量。我不敢说没有任何一本书能超越它,不过就目前京城的话本小说,没有一本能与红楼媲美。”
见还有人要说什么,宫掌柜直接打断说道:“各位也不用多说了,红楼到底如何,还得看了之后才能决定,如若真的如一般话本小说一般,我东临书局以后恐怕很难开下去了。各位,现在开始可以订购。第一册十卷只出一千本。订完即止。”
下面的人蠢蠢欲动,但是依旧没人要订。此刻刚才说话那书生反倒憋不住了。上前订了一本。宫掌柜亲自给了他一张订购凭证。
尽管有了第一个人,但下面的人还是望而却步。一个早上,也只订出了一册。
过了午时,书局的二柜见还没有人订购有点着急:“宫掌柜,这都快未时了,只订出去一本,东家说的这人靠谱吗?书真的有那么好?”
宫掌柜笑着说道:“你别看东家是个女人,可她什么身份你我都是知道的,能把天官府邸打理的井井有条。这么多生意店铺,哪家亏本过?而且那红楼前五卷我看过。此刻我都迫不及待的想看后续了。你就放心吧!”
未时,路上一些家丁,小厮模样的人纷纷朝着东临书局来了。宫掌柜见此又一次笑了。转身吩咐二柜:“生意上门了,让大家伙准备。”
果然,这一群人来到书局,点名要订购红楼。到了申时末,一千册全订购完了。
见着这么快的速度,二柜高兴的合不拢嘴。好家伙,这可是五千贯呀,除去成本还有四千五百贯,再除去去那位曹沾先生的分成。还有两千二百五十贯,这比书局半年的营业额都多。年下东家肯定少不了奖励。今年可以过个肥年了。
宫掌柜盘点结束后,赶紧命人押运到钱庄换了贯钞。这四大钱庄总号都在京城,而宫掌柜存进了聚丰钱庄,之所以存在那里,是因为程玉是那聚丰钱庄的股东之一。股东存钱是不需要保管费的,换的的贯钞自然有特殊印记。
当晚,宫掌柜就拿着两千二百五十贯的贯钞送到赵栎阳那里。看着这么多钱。几人纷纷震惊了。别说其他人,赵栎阳自己这辈子哪里见过这么多钱。虽然是贯钞,可那上面妥妥的是真金白银呀。
宫掌柜只是叮嘱了这贯钞要是提现银,不需要保管费,就离开了。
赵凌奕看着这么多钱,内心也很震惊。但是毕竟自己是读书人,殿试探花,翰林院编修。岂能被铜臭所动。
于是乎他对着赵栎阳说道:“我辈读书人切不可忘了初心,不可让铜臭失了本心。”
赵栎阳也不想跟着父亲继续顶了,当初是因为父亲不支持自己写书,而自己又必须写,如今有了钱,自然不会接着顶了。
“父亲放心,儿子科举之心始终不曾放弃。”
“那便好!”说完便离开回了房间。
买房,必须买房,明天就去找房子。而这写书的活也得想办法找信得过的人代写,否则二十天十卷,接近八万字,还得留给书局定版,印刷等等时间。自己钱没赚完先累死了。
第二日赵栎阳先找到宫掌柜,告知自己的想法。还提出,自己可以让利一成。自己只念,让他们写。宫掌柜做不了主,答应自己会告知东家,到时再给他回复。又向宫掌柜打听了一下京城的房价。宫掌柜则告知他,不同的地方房价相差很大,得看具体位置。赵栎阳也知道这个道理,后世不也一样吗?不过宫掌柜告诉他,东市附近最便宜的一进院也得五百贯。二进院起码得一千两百贯。至于三近院,那就相对便宜点,一千八百贯左右。
赵栎阳惊叹,怪不得历史上如欧阳修,寇准等等一大批高级官员都要租房子住。而自己父亲那房子算是比较小的一进院了,还在巷子尽头。每月租金也要五贯。还好大乘官员俸禄相对较高,比如自己父亲七品官。年俸一百贯,禄米每月十石,另外年底还有锦,绢,布等,相当于年终奖。自己父亲五年不吃不喝可以买座一进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