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极轻抿一口茶水,目光锐利:“说吧,究竟有何人?”刘瑾恭敬回答:“主子,除焦芳外。尚有三人,堪当大任。”言罢,递上一份奏本于朱佑极。朱佑极细细审阅之后,缓缓言道:“朕观你对周经一家及其女婿曹元。刘宇等人,颇为倚重。”刘瑾躬身回道:“主子明鉴,此皆乃奴婢再三甄选之人,若无真才实学,奴婢怎敢举荐于圣前。”朱佑极微微颔首,分析道:“曹元乃成化十一年进士出身,初授工部主事,后历任员外郎、郎中,现任浙江左参政。刘宇则为成化八年进士,由知县起家,现任御史之职,朕所言无误吧?”刘瑾恭维道:“主子记性之好。”朱佑极微微一笑,转而问道:“不过,朕对这周经,倒不甚了解。”刘瑾轻声道:“主子日理万机,不识周经亦是常理,但他和其父周瑄。一家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正统九年(1444年),周瑄时任刑部主事,随英宗爷北征归来,荣升代理刑部郎中,后又越级拜为刑部右侍郎。曾奉命前往顺天、河间两地赈济灾民,更上奏八条便民之策,诸多得以施行,造福一方,天顺二年,周瑄再升刑部左侍郎。至元年他更是荣任右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迅速革除积弊,使粮仓充盈。他又上奏关于南京城防的八项建议,诸多被采纳,同年,升任南京刑部尚书。周瑄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均未获准。任期考核结束后,他再次上奏恳请辞官,先皇终允其请,准其归隐南京。”朱佑极闻言,微微颔首:“朕忆起来了,此人确是贤臣,其子周经亦是才俊,其两个儿子亦是不俗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