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字念‘孝’,孝顺的孝,对待父母长辈,我们都应该要孝顺。”
余多多一笔一画在纸上写出个孝字,然后指着教两个舅舅读。
“孝,”余八郎慢吞吞地读出一个字,隔了一会儿又蹦出另一个字,“顺。”
“八舅舅你读的不对,要一起读才可以哦,是孝顺。”余多多摇头晃脑的又读一遍,期待着看着她八舅。
余八郎愣了半晌,才结结巴巴的读出来,“孝,顺。”
“八舅舅,厉害呀,这个就是孝顺的‘顺’啦。”余多多说着,又写了一个字出来。
“孝顺。”原来这两个字是这么写的,余七郎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拿手指在地上比划了两下。
余六郎正在旁边做玩具车的发条呢,瞧着他们的样子,便也凑了个热闹。
“你这字写的也太丑了,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跟团墨汁似的。”
他只看了一眼小侄女的字,就嫌弃起来,这是个啥啊。
“才没有很丑,舅舅就乱说!”余多多不服气地挺直了腰板。
“就知道你不服气,把笔拿过来,我写一个给你瞧瞧。”
余六郎轻笑了一声,拿过了小侄女的笔,就在他的字旁边,又写下了孝顺两个字。
果然比余多多写的好看多了。
“原来这个字还有一横啊,刚才都没看到。”余七郎挠了挠头,小声的嘟囔了一句。
余六郎瞬间就笑出了声,老七这一下补的也太是时候了,小丫头脸都黑了。
“说你写的丑,还不承认,这下该是知道了吧。”
“好嘛。”余多多一下子萎靡起来,拿着六舅的字看了又看,下定决心要好好练字。
“我以后肯定能写的比你好看的!”
“嗯。”余六郎低下头,敷衍的应了一声,自顾自的的摆弄起了发条。
老夫子家的院子里,沈行知完成了课业,拿绳子束起了衣袖跟裤脚,开始一板一眼的练武。
左勾拳,又踢腿,一招一式,还蛮有气势。
老夫子看了他一眼,突然问道,“行知,你认为最好的伪装是什么?”
沈行知收住了招式,摇了摇头,“弟子不知。”
“你见过小渔村里的生活吗?”老夫子轻轻扣了扣桌子,也不着急,就瞧着他。
沈行知思考了一会儿,才说出了一个自以为正确的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是,也不全是。”老夫子摇了摇头,把他招到跟前。
“他们的生活都是非常简单的,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地里去看看,看看稻田里有没有长草,看看庄稼上有没有生虫子。”
“如若有,他们便会唉声叹气,却又很快的处理掉,若没有,便能开心一整天。就会用闲暇的时光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上山挖一些野菜,去县城里卖掉积攒已久的鸡蛋……”
老夫子说了一大堆,然后端起茶水轻轻的抿了一口,就那么看着跟前的少年。
“很普通,也很幸福。”沈行知想了想,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好像每天都在笑。
“那你呢?你幸福吗?”老夫子没有评价,只是继续问他。
沈行知答不出来,默默的低下了头,幸福是什么?他有幸福吗?
“你知道,你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老夫子第一次抹了抹他的头,声音少了几分肃穆。
“可是,夫子跟小渔村的普通人,不是也不一样吗?”
沈行知不理解,他知道他跟村里人的不同,但是这难道是错的吗?
“非也。”老夫子摇了摇头,这个小弟子别看年纪不大,心里可藏着不少事呢。
“那是因为他们心里敬重,就跟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心里向往成为读书人,故对有学识的人更为敬重,所以会自发的与我形成区别,但我们本心并不应该为了他们的敬重,刻意提高自己。”
看着他懵懂的样子,老夫子叹了一口气,“你要学会融于生活,融入平凡!”
说完,他慢悠悠地回了屋,一日不通,就两日,长长久久,总有想明白的时候。
沈行知站在原地若有所思,融入生活,平凡?怎么样才算是真的融入了呢?
成为他们吗?
翌日一大早,余多多连饭都顾不上吃,就赶紧跑到了二舅跟前。
“二舅舅,你可千万不要忘记了去磨豆子哦,一定要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