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嘴里叼着塑料膜,手上拿着树杈对着树枝嫁接。
这是当初杨阳说相当好吃的那种梨,在去年大获成功得到一致好评后,今年开始大面积栽培。
这属于技术活,不是人人都会,时间又比较紧张,光靠阳爸自己赶不上进度。所以杨阳尽量赶回来帮忙。
江山看着杨阳比阳爸的动作还熟练。
这个人真是干什么像什么。
农民,厨师,老板,DJ,学生,切换的那是相当丝滑。
反正你是无法通过此时的她想象出另一个场景的她。
惊喜无处不在。
转眼来到五月份,
大家都脱下了厚重的衣裳。
五一小长假杨阳几人都呆在学校没人回家。
天气回暖,对孟仲季来讲是好事,
因为可以在店门口外再摆几桌。
杨阳见时机成熟便让冬瓜对员工放出准备开第二家的风,看看反响如何。
有了第一家打底,第二家只剩了选址问题,
其实杨阳早就有心仪之地只不过没有透露。
关于这个问题羲和也有着同样的困扰。
如何引导他们按你的思想来,而不是直接宣布。
杨阳觉得这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在为将来的发展做铺垫。她不能永远都是事必躬亲。
羲和选址的事早就安排了下去,近些日子杨阳也收到了很多。范围没问题就是都太小。
杨阳在教室看着这些报告的时候,还引来吴映的嘲笑说,人都在这,你非要看字,直接说不香嘛?
杨阳更是不客气的回怼,“一群人叽叽喳喳,姐是要做大买卖的人,哪有功夫跟尔等磨磨唧唧。”转身又对江山窃窃私语,“你说他们是不是都不信我?”
江山疑问的看着她。
杨阳点了点电脑屏幕,“你看看他们选这面积,可怜的还不如你们家浴室大?我就没可能做大做强嘛?”
江山回复道,“等做大了再换也是可以的。”
杨阳不高兴的撇下嘴,“倒是显得我冒进了。”
“不是谁都能有你这样的勇气。”江山给予高度肯定。
杨阳高兴的靠在椅子上用脚钩住桌底把正常的椅子当摇椅晃荡,点着头满意的评价江山的话,“此言甚为中肯。”
没多久冬瓜传来了孟仲季的消息,只有赵姐跟张春斌有点意向。
冬瓜觉得很沮丧。
孟仲季的效益大家应该是有目共睹的,
在他心里应该都是争着抢着来报名的。
他甚至都在挑选要谁的不要谁的了。
结果伤害是如此的赤裸裸。
这个结果不够支持他们开第二家店的。
都不是钱够不够的问题,
杨阳想多绑一些人在她的船上。
要不然光有钱没人也什么都干不成。
但是在杨阳的意料之中,
之所以选择先散播消息而不是直接通知就是在等这个反响跟余地。
要是等杨阳冬瓜在攒攒也是可以的,
但是杨阳对这个效率不满意,她想在暑假前开起来,她还有那么多家店等着呢,在这就被困住了,得到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她的远大抱负。
杨阳晚上去了孟仲季,跟冬瓜详聊了一番,
“其实很简单,你跟他们说咱们确实是要开分店,但是他们投钱是投的现在这个店,这个店基本都是这几人从一开始跟上来的,所有的都有参与,也对这个经营状况有信心。然后咱们拿着钱去开另外一家。这样一来你也省事点,毕竟这家店已经步入正轨,不用太操心。最低五万起步你记得跟他们说。”
冬瓜听完纳闷,“那你为什么不开始就这么说。”
杨阳扶着额,“大哥,想法都是一样的,谁不想要稳妥啊,谁能保证新开的跟这个一个效果。”
有了之前的经验羲和的重新选址也是非常迅速,杨阳大大表扬,“不错,以后就按这种进度来。”
但谁的推荐也没用,最后还是按杨阳自己选的来的。
是一个门脸,共两层,还有专门停车的地方。
连吴映第一次进去都久久不能言语。
周世仁也是惊了半响感慨道,“是不是有点太铺张了?”
吴映在旁狂点头。
杨阳自信的说,“以后在换更大的。”
两个人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