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太后看着她跑了出去,收起笑意,又另外单独写了一封,沉默了良久,最后在信封上写下了云琅的名字。双痕上前扇着信上墨汁,叠好放了进去,“娘娘别太担心,公子跟在自己的亲舅舅身边,一定会平平安安的。”
太后久久的看着北边窗外出神,半晌才应了一声,“嗯。”
桓帝很快收到了母亲的信,第一批的药材也于两天后送到,总算将悬着的心放下来一半,也稍微有了点喘息的时间。
----有母亲坐镇国内后方理政,果然最是妥当。
即便是自己在朝中,恐怕一时间也找不出那么些能人,该做什么的,能够接到命令就以最快速度办好。
当初决定亲征,同样是多亏母亲出面压阵,不少臣子畏首畏尾、多加阻拦,母亲便质问道:“先帝去了,你们就欺负我们孤儿寡母不成?真的要听哀家的,那就让皇上去亲征,顺便带上你们的儿孙子息,算是给他们一个立功的机会!你们也好好想一想,怎么才能让皇上大胜而归!”母亲言出即行,当即提拔了不少朝臣的子弟,编制在亲征队伍里,那些反对的声音顿时消停下来。
----母亲能够专宠后宫十五年,并非空有美色,能够体贴父皇的心意,在忧患时为父皇分忧解劳,恐怕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桓帝想了想自己的后宫,皇后虽然美貌温柔、端庄大方,却输于过分柔弱,至于瑜妃、恭妃二人,虽然样貌不错,人亦伶俐,但也说不上有什么大的见识,所有的聪明才智,全都用在巩固自身地位上去了。
----即便自己如何疲惫烦闷,也没有一个帮得上忙的,她们眼里看到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平日想的也只有自己。桓帝这么想着,心里不免微觉失望无趣,再加上眼前战事纷乱良多,于是起身道:“坐着闷,到外面走走去。”
“是。”候全捧着扇子,赶紧跟了上去。
桓帝走到门口顿住脚步,回头问:“对了,给小郡主的信送出去了吗?”
候全忙道:“送了,跟太后娘娘的一起送的。”
“嗯。”桓帝往前走着,想起云枝那封歪歪扭扭的‘书信’,不由摇头一笑,里面说的尽是吃的、玩的,也亏得母亲迁就她,还当真夹在密信里送了过来。----像这样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时光,再往后也没有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