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被欠而陷于停顿状态,甚至有些工作直接就被原先的安抚使叫停,反过来叮嘱他在此岗位之上,无为便是功、无功才是劳。
杨应洵个性耿直、遇事却不愿低头附和,若非自己身上还有皇戚的身份保护,估计早就被排挤出官场之外了。
也正因为这前面多年的被排挤、被边缘化的经历,在这次被调到沧州来后,对见到的这位极其年轻的安抚使也没什么特别的指望,在欢迎仪式上的表现自然不太积极。
却不曾想到,这位年轻的帅守到了之后,第一个召见的官员就是他,第一项质问的工作就是谍报工作。所以,即使是此时他被直接斥责了工作不力,又被扣罚了一个月月俸。但是,却得到了秦刚亲口承诺的拨发谍报经费,而且还是极罕见的全额拨付。走出了正厅并跟着金宇脚步的他,却是止不住地心情激动:终于遇见了一个清醒且有为的上司!
当然,在杨应洵领走钱而欣喜若狂地全力开始恢复谍报网络时,秦刚同时也迅速忙于充实新的安抚使司内人员架构之事。
首先,原先跟着过来的诸多官吏均要留用并安抚一下,毕竟用生不如用熟,用他们,许多的工作也好能够顺畅地衔接。
之后,沧州这里的官员,可以提拔一些,州推官金宇,自然是在安抚司内兼任了一个勾当公事,继续做好他的助手工作。此外在沧州的几个参军里面,挑了两个能力稍强的,也让他们各兼任了一个安抚司参谋,同时便于与州里的相关事务对接。
顾大生继续原来的禁军指挥使,不过会在安抚使司里挂一个参军的差遣头衔,这样也有利于他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军队的管理。
再下来,就算是黄友来的时机极巧了,他原来在京城国子监里就是素有文采的学生,又在西北历练了这么些年,而且因编撰《三字经》一事也是获赐过了官身。而安抚司内的机宜文字这一职务,可高可低,关键还是看安抚使如何去用,所以,秦刚也就给黄友任了一个机宜文字,也好发挥他的作用。
而随着黄友一起过来的虎哥,他与另两人愿意从军,就让他三人到了顾大生手下。毕竟童子营的两三年训练教学不是白历练的,不需要他们从小兵做起,每人都可做一个什长。
另两人识文不错,便跟着黄机宜做了随员文书,然后又让留在沧州的菱川学生充实了安抚使司的各处的押司文书。这些岗位看起来无品无级,不是太显眼,但是却是掌管着安抚使司上上下下的文书传送处理,却是极其重要与关键的地方。
而在秦刚从京城回沧州的路上,就开始思索一个重要的决定,为了解决渤海人那之的问题,他已经考虑好了要给辽人设一个局,但是关于入局的对象,到底是李宁一还是耶律宁,他却多有犹豫。
既然是设的局,入局的人肯定是要被他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自然是坑李宁一更为合适。
但是他所设的这个局却很特殊,第一是被坑的人却不一定会吃亏,第二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次虽然入局上当的人,却极有可能会成为挽救大辽未来命运的功臣。所以,想明白了这些问题之后,秦刚还是觉得,让耶律宁来做这个冤大头的对象会更好一点。
再说了,耶律宁的气质还是就挺符合这个定位的。
在想定了这些之后,秦刚一到沧州,便安排人给析津府那里的耶律宁送信,约他四五日后在天津寨相见。
差不多到了第四天上午,算算时间,耶律宁也应该收到了信。所以,这个时间他也动身从沧州出发,两人应该会在差不多的时间里共同到达天津寨。
而这天一早,杨应洵却是第一个候着求见。
进得厅来,此时的杨应洵却是一脸的激动与感慨,先是递上了一份名单,及一份谍情汇总,然后便道:
“蒙帅守亲自安排,之前欠下谍众的所有赏金及经费,这几天已经尽数兑现完毕。众人均感恩帅守的信任,无不用命工作,这份是下官目前在全路的所有谍报人员的名单,这一份是这次他们首期回报过来的近期情报汇总。”
秦刚接过杨应洵呈上的材料,却是细细地看着。
“你发展的这些间谍,他们的构成一般会是什么人?”秦刚看似随意地问道。
“回帅守,下官这些年发展的一些间谍主要有三类人,一类是原本在军队中的士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