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节,实际上是对《网络之杂谈》一章关于网络使用的进一步延伸。
如今社会,网络的使用扩大了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接触面。
丰富认知的同时,同样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与矛盾。
突出表现就是网络谣言的泛滥。
所谓“网络谣言”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的虚假或不实的信息。
这些信息往往没有事实依据或者与现实情况不符,甚至包含了造谣者的主观意图。
可能会引起社会恐慌、损害他人名誉或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谣言与网络相连,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很难被遏制等特点。
我在前面便曾说过。
某些人群,出于某些目的,利用某些手段,谋取某种利益。
例如,个别媒体平台,深知某一事件所带来的流量,一拥而上,顿时推高了相关内容的关注度。
同时,也不乏一些营销号刻意渲染氛围、制造焦虑,获得流量收益。
甚至还有一些自媒体用户,明知造谣违法的情况下,人为造假,自导自演,激化矛盾。博眼球,赚流量。
而人们大部分都是情绪化的生物,更何况人性具有社会性。
人们的认知往往受到,所谓“别人想给我看什么”“我只能看到什么”的影响。
只愿意相信眼前看到的东西,不愿意去深究,只愿意追寻大部队的口号,而不愿意深挖其中的真相。
就算人们终于发现这件事情的真相的时候,那也是事后了。
语言如刀,早已将受害人伤害的遍体鳞伤,被害人的这种痛苦,无可挽回。
而真凶,早已逍遥法外,不知今夕何夕。
就在这种时候,感到被蒙骗的,无意识充当网络施暴者的网友们。
指天骂地,为自己被蒙骗,为自己所谓“勇敢的,盲目的正义”感到不值。
【然而,不会有多少人,对倒在血泊中的,自己无意识的进一步伤害者,产生一丝真正的共鸣。】
人们很快将自己口舌上,键盘上的刀尖的血液擦拭干净。
借着为被害人讨回不公的理由,将刀尖对准了造谣者,加害者,以及相关的事物。
《正义使者》的一部短片彻底的揭露了这一现状。
【川大女生地铁事件便是一个典型代表。】
【川大女研究生六月十一日,成都地铁造谣男子偷拍。】
【事情的原委影响,我也不再过多阐述。】
【事实上,每年的各个时期都会发生相似的事件。】
【相应的,各地每年都会出台各种各样的网络造谣法规。】
【但这,似乎完全没有被遏制的迹象。】
————————
原因如下。
1.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
不同于旧时封闭的地缘,如今飞速运作的网络技术,使谣言更容易传播。
例如,自媒体,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2. 信息不对称。
人们在网络获取信息时,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处于自身情感的选择,而忽略了其信息的真实性。
使得现在,一部分人虽然有了一些辨别的能力,比以前好了一些,但并没有好太多。
3. 社会性的影响因素。
人们在面对谣言时,往往会受到从众心理因素的影响,不自觉的将自身代入多数人的观点,导致轻信谣言。
4. 网络背后的黑手。
一些平台,媒体和个人为了牟利或达到某种目的,故意制造和传播谣言。
【在前面有所提及。】
——————————————
老规矩。
是什么,为什么讲完了,,该谈谈怎么做了。
为了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自身。。。。提高网民素质。
提高网民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学会辨别真假信息,避免盲目参与。
现在人看到网络信息比实际生活阅历多,导致很多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认知。
听风是风,听雨是雨。
极容易误入歧途。
2. 政府与社会。。。。加强监管。
政府和网络平台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