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这时候要是真反了,岂不是不忠不义。”谋士见顾峥固执己见,忍不住说出重话。
“如果殿下领兵出征,皇城出事,岂不是鞭长莫及?”裴思笛听了觉得好笑,刀架脖子上,还讲什么忠义。
谋士瞪着眼说:“太子妃不懂。”
“不懂?领兵打仗自有将军,这时候派殿下出去,让三皇子监国,你们还在说忠义?”
裴思笛恨不得掀了他们的桌,大家一起在这等死吗。
其实难怪他们纠结,本质里还是忠君的心态。平日里想的法子,是如何拉拢势力,和其他党派抗争。
顾峥不曾像今日一样,和他们提及谋反之事。
“关键是,敌军在外,此时大虞如果势力更迭,恐怕会便宜了番邦。”有比较理智的谋士劝道。
直接逼宫这种事,实在过于大胆,而且极容易为人诟病。
说到底,留在史书上也不好听。
管你千般百种理由,篡位就是篡位。
兄弟相争得来的帝位,都会被人口诛笔伐。说皇位得来过于血腥,不仁义。
君臣父子,这样越一头去,只会遗臭万年。
特别顾峥已是储君位,哪怕无功无过,只要熬到皇帝身死,就名正言顺。
裴思笛环顾一圈,终于知道钦帝为什么敢无所顾忌让太子领兵,要的就是他陷入两难。
听令出征,势力会重新被钦帝收拢。不听的话,可以借机抗旨论处。
至于谋反,赌的就是太子在乎名声。
只要顾峥退缩,不选谋反这条路。对钦帝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知道先生图的是名垂千古,但向来是胜者为王。还请在酒楼多待数日,无需担忧家眷。”
裴思笛说完,拉着顾峥就走,留下这群人在这暴躁如雷。
偏偏他们无可奈何,外面已有亲卫看守,而且话里的意思,分明是拿家眷作为威胁。
第二天的东宫,却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