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边站着的小丫头,问了句:“娘子,家中可有菜?早饭还没有吃呢,大哥二哥就在这里吃吧。”
小丫头才嫁到王家,对王浩家不是很熟,面容有点窘迫,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王浩心中了然,嘿嘿一笑:“这样吧,今天小弟露一手,做一个小菜给两个哥哥吃。”
说完起身拍拍屁股,走到厨房里,拿出一坛子腌菜,这是昨天找坛子的时候发现的。
掏出一大把腌菜,让小薇去洗洗,自己在后院的墙角,看到一些蒜,应该是野生的,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有大蒜的出现,一般普通老百姓家里是没有的,估计是原主的父亲移栽过来的,这几年原主也没有打理过家,这些蒜只能越长越细,最后变成野外生长。
再将昨天的鸡杂找出来,用水漂洗一遍,用早上的弯刀后刃,一顿乱剁,腌菜也剁碎备用。
这时候王浩想起一个关键的问题,家里没有炒菜的锅呀!通过原主记忆回忆,这个朝代朝菜还没有出现。
这一下子被难倒了,没有锅咋炒菜?就算是去现做也来不及啊!
王浩沮丧着望着门外,突然发现一个破了的半拉水缸,敲碎一侧缸壁,获得了一大块长条形的瓦片。
王浩让大哥用竹子做了两个铲子,自己将缸瓦洗干净,再一次放在昨天留下的灶台。
二哥在缸瓦下面架火,缸瓦烧热,昨天的鸡油放在瓦片上吱吱作响,很快鸡油被热瓦炸出油。
王浩将剁碎的鸡杂和腌菜一起放在瓦片上翻炒,水缸的瓦片有一些微微的内凹,竹铲子在翻炒的时候,也不容易跌落出来,三下五除二的几经翻炒,最后放入蒜头蒜叶,咸菜和鸡杂的味道被激发出来,可惜没有味精胡椒之类的,否则能让哥哥们的胃填的满满当当。
厨房里,小薇又将昨天剩下的半只鸡汤,多添了一碗水,加热后端到前院石碾上,取来炕饼,在王浩的招呼下,大家开始分食。
小薇依旧是被王浩盛来一碗油点鸡肉汤水,和一盏炒鸡杂,躲在灶膛后面吃饭。
王家三兄弟大快朵颐,王铁柱和王迎喜都是第一次吃炒菜,所以吃的的特别开心,而王浩是前世穿越过来的,对于这些菜肯定是不满意,但是比起单一的蒸煮食物,他还是满足了味蕾带来的愉悦快感。
“没想到老四还会做这样的美食。”王迎喜忍不住的夸奖起来,茶菜已经让他多吃了几个饼。
王铁柱又想起了苦槠,哀叹的摇了摇头,他知道也许是这个四弟最后能拿出手的美餐了。
“老四,下午我去拉煤,晚上我就不在你这吃了。”铁柱作为大哥,这样吃自家弟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王迎喜听到大哥这样说话,也明白四弟家中的处境,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今天我是沾了大哥的光,四弟你有什么需要,跟二哥说,要是缺粮,我在家里给你匀一点。”
王浩看到两个哥哥这样的关心自己,心情也豁然。
“大哥,今天招待不周,如果下午炉子能搭建出来,明天我们就会大有改观,余下的事情就麻烦两位哥哥了。”
通过搜索原主的记忆,二伯一家也是极好的,王迎喜性格外向,但也是一个守信之人,如果再一起共事,应该不会出卖自己,而且王迎喜头脑灵活,经常随着他父亲外出干活,见识也比王铁柱多,遇事处理起来应该可以独当一面。
中午,王铁柱出去拉煤了,走之前领来一个工匠,也是王家村的,只不过他不姓王。
和工匠沟通后,王浩知道了建一个炼铁炉需要的材料,好在需要外出采购的重要材料,工匠家中都有,尤其是坩埚,前村有个铁匠生意做大了,换了一个大的坩埚,因为工钱的原因,王家村的工匠就将废弃的小坩埚搬回来了,反正放在家也没有什么用,于是也送给了王浩。
谈好工钱后,王浩说三天左右给,同是一个村的,工匠爽快的答应了,便回去搬运材料。
王浩在与工匠交谈中,知道还缺一个风箱,于是,王浩画了一个后世木质的风箱,让王迎喜带回去,叫他父亲做一个,就算是新婚贺喜了!
一切都是很顺利的进行着,工匠已经开始垒建铁炉,这是王浩凭借记忆,将后世大炼钢铁的土法高炉,简化而设计的。
大哥已经拉了一板车煤炭回来了,王浩让大哥休息一下,说做无毒的煤球,还需要一点黏土。
大夏国北方的土地,地源热比较高,地表熟化土层基本上没有粘性,黏土要么深挖,要么就要去高山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