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邓秋景二人在吕一死的第二天就搬出衙门了,虽然敖仕春一直挽留,并予以重谢,但他们还是坚持要搬出去,因为在衙门二人感觉十分不自在,而且偷袭他们的二人都已经落网了,留在衙门也没什么意义了,最终还是搬了出去,而且杨刚的伤基本不需要人看护了,剩下的只要安心休养就可以了。
而马武呢,在邓秋景二人搬出来的第四天就被押去刑场斩首了,和敖仕春喝酒聊天的时候听说,马武一直没有开口供出鲜于鸿的信息,而且以他的能力可以轻松地在柳州城进退自如,所以城主决定将马武尽早问斩,以安抚城中百姓,马武之前一直不知道吕一已经死了,是敖仕春吩咐故意隐瞒的,他在刑场看见吕一的尸首后才奔溃大哭,引得围观观众一片叫好。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邓秋景和寒兰往常一样,白天出城行医傍晚回城,有时候敖仕春也会在客栈等着二人回来,然后请二人一起吃饭喝酒。
除了此之外,这些日子邓秋景还跟寒兰学了一项技能,那就是骑马,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如果想要长途跋涉,骑马是最好的选择,在得知寒兰会骑马的时候,邓秋景便跟着她学了起来,虽然过程艰苦,但总算是学会了。
半个月后,邓秋景二人骑着两匹骏马出现在城北,他们这是决定继续北上前往楼兰城了,二人都背着一个背包,马的两侧也装了不少东西,这些都是敖仕春为他们准备的,就连这两匹马也是敖仕春托关系在衙门里搞来的战马,比普通的马耐力速度等都好上许多。
敖仕春看着马上的两人说道:“二位路上小心,马匹上的袋子里我已经装了不少的粮食和水,还有一枚通行令牌,我向城主求来的,在澜国境内遇上官兵或者进出城的时候可以用的上。”
邓秋景在马上对着他行礼说道:“这些日子已经很受敖兄照顾了,现在还为我们准备了这些,劳烦敖兄费心了。”
“哈哈哈,小事一桩,你们帮我破了案子,还救回我兄弟杨刚的性命,相比起来给你们准备的这些东西不足挂齿,日后山水有相逢,二位保重!”说着就给二人行了一个鞠躬礼,以表感谢。
和邓秋景二人告别后,看着远去的身影,敖仕春心情非常不错,案子破了他在城中的威望提升不少,之前听到风声城主有意提拔他,而且好兄弟杨刚的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虽然他现在意志还很消沉,但活下来比什么都好。
敖仕春伸了伸懒腰,在原地想了一下,然后回到城内的烧鸭店里买了一整只烧鸭,这是杨刚最爱吃的东西,准备回衙门和杨刚好好的吃上一顿,好好的安慰安慰他。
等敖仕春拿着烧鸭回到衙门,发现衙门内的人形色匆匆,敖仕春疑惑的拦下一人说道:“发生什么事了?慌慌张张的干什么?”
被拦下的官兵看到敖仕春后立马拉着他的手说道:“敖捕头,你可算回来了,杨刚他在屋里上吊自尽了!”
听到这话后敖仕春瞪大了眼睛,一把将手中的烧鸭塞在官兵手上,拔腿就往杨刚的房间跑去。
当他来到杨刚的房间时,发现那里已经围满了人,敖仕春叫道:“都让开,都让开!”一边说一边挤开人群。
进入房间后发现杨刚已经躺在地上了,不远处的房梁上正挂着一根绳子,杨刚旁边正跪着一个大夫,看到闯进来的敖仕春后,对着他摇了摇头,敖仕春看着双目紧闭的杨刚,愣愣的站在原地。
这时旁边的一个官兵拿着一张纸来到他身边,递给他说道:“敖捕头,这是杨刚写的。”
敖仕春接过纸张看到上面只写了一行字:
“我和她们拉勾约定过,我会一直陪着她们的。”
看着纸上的字,敖仕春怔怔的站在原地,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
深夜,敖仕春坐在衙门房间内的案桌旁,凌乱的桌面上放着一只烧鸭,而敖仕春就一直看着这只烧鸭失神,心里一点食欲也没有,直到窗外飞进一只飞蛾在蜡烛的火光下被点燃,才让他清醒过来。
清理好飞蛾的灰烬后,看到凌乱的桌子,心中叹了一口气:反正都睡不着,整理一下文件吧。紧接着就细心的整理起来,并做好分类。
忽然,案桌上有一张画像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个年轻男人的画像,面容清秀短发,面相看起来十分眼熟。
敖仕春急忙把画像从案件中抽了出来,查看画像下的文案描述:此人名为邓秋景,是泩州城纵火案的目击者之一,现已失踪,周围各城发现踪迹可立即扣押,飞鸽传书至泩州城告知,我方会派人接应,切莫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