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了无聊乏味的校园,我开始了漫长的暑假生活。刚开始的几天,还是充满了新鲜感和解放感,约上战旗他们,白天去地里逮些蚂蚱、蛐蛐回来喂鸡吃,夜晚的时候,提着罐头瓶子,打着手电筒找土元、蝎子赚些零花钱。可是,时间长了,也就觉得乏味了,日子空洞的没有了意义。于是,就想着放假前尹老师交给我们的任务,也就是在家里要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到开学的时候,在班里做汇报。在爹娘的眼里,我本来是个听话的孩子,尽管有时候很任性。
当然了,夏日里天热得很,玉米地里的杂草,被爹娘用锄头连根翻了个底朝天,但是,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雨到来,又把杂草和泥土拌和在一起,由于草的枝杈处也可以滋生芽儿,所以,锄一遍那是不可能把田地里的草都锄尽的。看着爹娘从地里回来,佝偻着身体,脸上流淌着脏兮兮的汗水,我和姐的心真的不是滋味。于是,在午间吃完了饭后,也背上着锄头,跟着爹娘,往地里赶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五言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绅所写的作品。意思是表达农民伯伯种植庄稼的辛酸和不易。也是,在这个时候,知了在地边的梧桐树上,扯着嗓子,拼命的喊着热。地边没有种植庄稼的一片,由于没有灌溉,也被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的裂开了一条深深的裂缝。但正是这样,所以我们才在别人躺在蚊帐里,吹着电风扇的午间,来到地里,让毒辣的阳光来“惩罚”这些可恶的杂草。
刚开始干的时候,我觉得还很新鲜。当然了,刚吃完饭嘛,力气当然是足足的,同时,又想在爹娘跟前,表现一下自己是多么的能干。我拿着锄头,把它抡得好高,狠狠得向杂草砍去,颇有力道的锄头,把地上的玉米苗根部附近凿出了一个个深深的坑,杂草带着一块块泥巴一起飞上了天,又重重的落在地上。姐看我干活的样子,咯咯的笑着,说我是个二百五,是个蒙古牛。她在后面,远远得躲着我,怕伤着了她。
“良子,干活没你这样干的啊,瞎出力气!”娘在不远处对我嚷着。
地里约有一亩七八分的面积,三个畦,一家子四口人,我和姐一前一后,各占了一畦,娘在相邻的田畦里,这时候,汗水已经浸透了她额前的头发。虽然四十岁还不到的年龄,但娘的头发还黑得很。呵呵,真得好奇怪,如今娘已近七十,虽然脸上已经有了深深的皱纹,但她的头发,只是在鬓角有那么一缕,怪不得,邻家的桃仁婶子,来到娘家里唠家常,说得最多的,总是娘她那黑黑的头发。
“良子,抡锄头看着点,不要把咱家的玉米苗给刨了哈!”爹也在后面旁边的田畦里提醒着我说。
爹四十出头的年龄,岁月早已在他的额头刻上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很沧桑的样子。爹身体肥胖,俗话说得好:瘦怕冷,胖怕热。他肩上的毛巾,早已被拧了几遍,以便擦下来随时浸满脸颊和脖颈的汗水。一会儿,他索性脱光了衣服,露出来膀子,这样,干活儿可以痛快些。
“知道啦!”这时的我,也感到有些力怯了,刚开始的程咬金式的三板斧力气,早已把身体里本来不太多的劲儿,挥霍得一干二净。
虽然玉米地面积不小,但在我们一家子协同“作战”下,一块地,在太阳还没有落山的情况下,竟然干完了。爹娘一个劲的嘱咐我们,在把草锄完后,一定要敲打几下带着草的泥巴,让草根露在太阳下,把根晒干了,自然草叶也就枯萎了,这样才做到斩草除根。庄稼人的农田经验,真的是现在的娃儿学不来的。
终于回家了。
在路上,爹娘一起夸着我们姐弟俩,为家里干了点有意义的活儿。其实,我也就锄了十几米的地段,期间,还把长得枝繁叶茂的玉米苗砍翻了好几棵,只是在他们猫着腰干着活儿的时候,偷偷得把苗硬生生的,用土压实了,让它们不至于倒下。否则,被爹娘一顿数落那是避免不了的。
往地里走的时候,爹背了一个荆条筐,那是装猪耳朵草,回来喂鸡用的。在太阳的光芒照射的不太强烈的时候,地里的人儿,也逐渐多了起来。但是,我们却走在回家的路上,那个时候的生活啊,滴下的是劳累,荡漾在内心深处的,是生活的,满满的幸福。
回到家门口,东邻家的秋成叔早已站在那里等着我们。看他脸上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定是有什么急于和我们分享的事情。
“哥,我今天从地里打了一只兔子,怪肥的,你知道的,我家里没有大锅,所以……”秋成叔对我爹说着的时候,激动的嘴巴,有点抽搐。他比我大十岁左右,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