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一些简单的事情进行,从头到尾加上中间的部分讲述出来,都是有一些心仪的抵触。所以我觉得就是缺乏一些故事的练习。嗯,先从简单的练习就是慢慢的过渡,慢慢的加强了手感或者脑力的练习的话,我觉得这个还是会得到一定的改观的。
就是为了缓解这种情节中有冲突的一些顾虑,我觉得还是先描写一些关于流水账,能够把流水账写清楚之后,然后在想着怎么去处理情节冲突的话可能会好一点。因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不是很清晰,并没有一些像别人那种了然于胸,非常清晰明确的表达出来。觉得现在让我去流水账都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对于整个过程中都是事后诸葛亮时的处理,并没有当时记录??的习惯。所以就是记录流水账的话,刚开始的话也是模模糊糊的。因为当我去真的想整个事情的过程的时候,好多的情节啊,比如场景啊,人物啊,都是模糊的,不是清晰。只是当我确定这个主题之后,然后再回去复盘的时候我才想起来,哦,原来我当时没有刻意的观察,现在好多都已经全忘了,人物是模糊的,场景是模糊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能够留下来的就是反复出现的事物。
嗯,就比如说坐公交车吧,在公交车上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的故事情节的发生。但是它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什么现象呢,就是公交车上的客流量非常的大,都是一些走走停停,短暂的在公交车上进行停留。所以好多都是戏份非常少的,有时候你能在公交车上碰到一次之后,下一次再也碰到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它的流动性非常的大啊。所以能在公交车上留下印象的都是那些经常性坐同一班车,然后或者在固定的时间段能够经常碰面的人才能加深印象,哪怕不用刻意的去记,也能够在心里面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后来我在回想的时候产生了一种认知。原来公交车上确实会出现这种现象,虽然那种只露一次面的顾客还是有很多的。现在好多都是,如果是经常在工作上坐车的话,就会留下一些印象。但是,如果时间放在一个很长的距离之中,就会出现这种客人也会偶尔的消失不见了。有的就是好像过了那个时间段之后,就真的再也不会出现了。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反正他们在坐这个公交车的经历中,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有的人就是陪伴了一段时间之后,然后就消失了。有的可能是天天上公交车,嗯,但是因为都是一次性的话,好多都没有什么印象。
在我坐公交时的印象中,好像真的有这么几个人。就是说嗯,他们也会在不能说同一辆车吗?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型号的公交车上面出现。
好像有一个就是是个男士。有一个时间的,经常去坐公交车。所以在等他来的时候也能够碰到他。好像因为在上公交车的地方有熟人,他们有经常性的聊天,所以有的信息还是能够听到一些的。因为大家都在等公交车啊,所以有时候他聊天,然后好像有一次聊天就是说知道他是在奥特莱特上班。因为如果骑电瓶车的话,从住的地方到那里还是有很远的距离的。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冷风吹着感觉很不适应,所以选择了坐公交。他坐公交的话,他要坐到火车站之后再转地铁。好像说还要转公交,可能比较的麻烦一点吧。好像这个在公交车上坐了一段时间之后。是不是选择了其他的交通工具,我就不太清楚了,嗯,就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个人了。具体多长的时间我不是很清楚,也有可能也是一天一个月,也可能是两个月三个月,反正我不是很清楚。然后也就是有一段时间,他天天也在坐车。嗯,后来就不见了。
另外一个比较有印象的,就是从雅乐路那里开始坐。坐的距离也不是很长,然后到朱迪的时候就开始下去了。一个老先生啊,好像经常也戴着个帽子。拉了一个箱子。但是这还不是明显的印象,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手里面提着一个用木头制作的灯笼。但是这个灯笼比较的让人印象深刻。就是人家灯笼都是用纸做的吗?当然现在城里都不知道,反正我们农村那种灯笼的就是薄薄的一层纸。然后有两个圆,下面一个圆头,上面一个有洞的圆,圆上有一个窟窿可以放蜡烛,放好蜡烛之后,嗯,顶上的那个圆圈往上一提,整个灯笼就打开了。如果这个元宵节过了之后呢,然后把那个纸再折叠起来,如果留着的话还可以,下一年还可以用。但是个灯笼的形状。好像在底部的的时候有一个洞,他只要稍微扣动一下板机。整个木质的灯笼就会出现咔咔咔的声音,然后收缩在一块儿。就像那上面形容的那个灯笼一样。非常的小巧。一点也不占空间。但是他这种打开了之后,像个灯笼它是干什么用的呢?不知道那走在路上都是这样掂着的,一坐到车上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