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上次所说,儿臣和工部都没有压迫百姓和士兵屯田。”裴玄凌举着朝板禀告:“这些日子,经儿臣调查,真正压迫百姓和士兵屯田的,是驻扎在西部的那些将领!”
关于这件事,太子早已上了折子给建元帝看,如今只是当朝议事罢了。
这些日子,不光太子在查此事,建元帝也有暗查此事,“此事朕也让人查过了,如此说来,此事与工部无关,反倒是兵部的问题?”
说到这,他看向康王,“二皇子,朕让你配合工部,下令西部将士展开屯田一事,你就是这样配合工部的?”
“父皇,儿臣有下令到西部,让将士们配合工部屯田啊......”被点名的康王“噗通”跪下了,“想必是边关粮食急缺,将士们一时心急,这才压迫百姓的。”
屯田一事,影响兵部将士打仗,反倒有利与太子的工部,以及穆王的户部。
所以,他故意使绊子,让屯田进行得不顺利。
“朕不管那些,反正兵部是交到你手里,出了事情,你要负责,朕也只找你。”建元帝沉声下令,“如今西部不但要打仗,还急缺粮食,又出现了农民起义,朕命你即日便护送一批粮食到西部,并亲自解决农民起义一事。”
“还有,你得督促将士们抓紧屯田,若是屯田一事没有开展好,你便不必回京了,这兵部你也不必管了!”
康王:“......”什么?父皇让他摆平农民起义也就罢了。
凭什么还让他督促将士们屯田,这难道不该是工部的事情吗?
可此事因他而起,他也不知父皇到底查出了什么,不敢多言,只好应下了,“是,儿臣遵命!”
嘱咐好兵部,建元帝又对穆王说:“大皇子,朕今年打算南巡,顺便巡察各地河道堤坝,你所管的户部尽快准备好南巡的银子。”
穆王:“是。”
父皇每隔几年就会南巡,而每次南巡都需要大批银子。
去年父皇就说了要南巡,只是国库银子紧张,加上边关又要打仗,南巡一事便暂且搁下了。
前阵子老七刚补了上千万两银子到国库,自打那日以后,父皇便提出要南巡了。
嘱咐好户部,建元帝就说:“对了,近日工部研制了一批新型兵器,如今那些兵器都已经制造出来了,诸位爱卿随朕一起移步校场,检验新制的兵器。”
话毕,建元帝率先离场,文武百官纷纷跟随建元帝身后。
皇宫有一处宽敞的校场,平日里,御林军和皇家侍卫就在校场操练。
众人到了那儿之后,建元帝找了个便于观看的位置坐下,头顶有一把明黄色华罗盖伞遮阳。
文武官员则站在校场两旁,在他们中间,摆着各种新型兵器。
建元帝双臂垂于膝下,淡淡朝卢大荣下令,“卢爱卿,既然这些兵器都是你研究出来的,你且跟大家说说,这些兵器都怎么用吧。”
突然被皇帝点名,卢大荣心里有点慌。
虽然那些图稿上的兵器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基本上也知道了大概用途和使用法子。
但是,有好几种复杂点的兵器,他只知道个大概,具体操作还有待慢慢摸索。
他本想等工部按照图稿把兵器制造出来后,他再慢慢摸索的。
谁知道工部每做出一件新型兵器,就被太子藏了起来。
甚至,最后还被皇上要去了,他根本就没机会了解这些兵器。
此刻,即便内心慌张,卢大荣仍强装镇定,“微臣遵旨。”
卢大荣先是走到一把横刀面前。
“这是一把经过改良的横刀,直刃,厚刀身,大刃角,有些人可能会说它不利于劈砍,其实,当时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打算用它来砍重甲的。听闻西夏国有一批重甲兵,而这种刀可以刺穿甲片。”
接着,他又走到一把长柄斧跟前。
“这是改良的一种劈砍兵器,斧头安柄,刃部加室,柄安其中,安装方便,使用灵活......”
“......”
接连解说了几个简单点的兵器,对于卢大荣来说还是游刃有余的。
然而,等他把那几个简单的兵器说完后,终归要面对那些复杂的兵器。
卢大荣走到一把长枪面前,“这把七尺长枪就厉害了,他是长枪和火器的结合型兵器,枪头两侧有钩镰状的铁叉,两长刃向上可作镋用,两短刃向下可作镰用,还具有烧、刺、叉、钩等作用。”
“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