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成长与自我救赎
昨天晚上我一朋友被骗了,心里难受找我唠唠。
我先是安慰了他一会儿,然后就开始开导他“不要沉迷于过去的伤痛,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事物永远是向前发展的,所以我们的目光也要向前看。跌倒了、爬起来、记住这个教训、总结经验、思考学习、下次避免受到同样的挫折。慢慢这人就强大起来了,这不就是‘成长’么?”
说到这儿,我笑了笑“所以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
朋友听完我说的话,想了想、又很迷茫的问我“你说这人,就非得成长、非得变得那么强大么?哥们儿不想活的那么累啊...哥们儿就想简简单单的活着,你说为啥总有坏人来欺负我呢...”
这话听得怎么这么耳熟呢...
这不是都是我当年的词儿么...
他说的、那都是我的词儿啊...
看来我得及时开导开导他,不然这哥们儿恐怕早晚也会患上抑郁症。我能走出来,不代表他也行。
“成长是我们每个人都绕不开的一环,你看就像我现在这个状态、中二一点儿的话来说就是斩三尸除心魔之后,痛苦挫折也就轻易不来骚扰我了、就是来了我也能战胜它。”
“但是如果不成长呢?那熬过了这个痛苦、还有下一个挫折等着你。你将会在无尽的痛苦中永远的轮回下去,直到你冲破了这个轮回、成长强大起来。”
“而且我说的‘向前看’,不是让你对痛苦麻木。因为你一旦对痛苦麻木了,那么你也就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抑郁症患者无法感受到幸福的根本原因。这就跟眼睛坏了看不到光一样,他看不到不好的东西了、但同时他也看不到美好的东西了。而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太多了。”
“我说的‘向前看’,是指不要沉迷于痛苦之中、是说跌倒了要爬起来。咱跌倒了摔疼了、咱可以哭,但是哭完了、咱得能爬起来。”
“当然,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有人选择爬起来、多思考做一个强大的人,下次遇到同样的困难时战胜它、那么能难住他的事儿将会变得越来越少。”
“有人选择不成长、遇事多忍让,反正也是能忍气吞声的过完窝囊的一辈子。”
“这主要还是看你自己怎么想,觉得哪种活法儿能让自己更开心。人嘛~开心最重要~”说完,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好好再想想。
有时候我就觉得咱们中国的文言文太过于笼统,很容易让人听不懂、或是被误解。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西方那种“精确、清晰、计量化”的逻辑思维。
就比如说你看中式那种老菜谱,我以前就经常搞不明白计量、温度到底是多少。
你说这“适量”是多少克?这“少许”又是多少克?这文火是多少度?武火又是多少度?这文武火又是多少度?
苏东坡曾经说东坡肉的做法是“少着水,慢着火,火候到了味自美”,那这肉我到底要烧具体多长时间、才算是“火候到了”呢?
但是我又非常欣赏中式“抓大放小”的处世哲学,遇事懂得变通、灵活办事儿、不认死理儿。所以我开导朋友的时候说的不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而是把这个道理掰开揉碎了讲给他听。
今天我又跟发小儿和他的妻子,我们三人一起看了场非常棒的电影。电影名叫《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故事的表层含义是打破歧视与偏见、深层含义是讲了人的成长与自我救赎。
电影拍的非常好,是一部笑的时候让你痛痛快快的笑、感动的地方是真的能引起我的共鸣、看完之后还能引发思考的好电影。在这里我就不剧透了,这是和昨天看的《志愿军》一样、都是要拉着亲朋好友一起二刷的好电影。
电影的表层主题是“不要歧视残疾人,要把他们当成正常人一样的去看待”。对残疾人如此,对其它群体也一样。大家都是人,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如果对方不是智力障碍患者,而是换成了不太聪明的人呢?如果换成女性呢?
一样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互换彼此的友善,但是到了赛场、职场、考场上,全力以赴才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不要因为对方的身份特殊、而一味的去迁就她们、让着她们,因为咱们是平等的、那咱们就凭本事说话。
有人说女方要彩礼是为了考验男方的态度,凭啥呢?那男方又该如何去考验女方的态度呢?是不是你要彩礼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态度不够端正呢?毕竟大家都是人,人人生来都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