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地说过,他不想要乌萨斯陷入永恒的战争泥潭,然而他已经陷得太深了。
先皇并非是盛世的君主,而是中兴的君主,在他的手下,乌萨斯的各方鱼龙混杂的势力得以归于一处,他们统一了目标,一致对外,赢了大家一起挣,输了大家一起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于国于家,都有好处。
先皇的策略当然奏效了,在他统治乌萨斯的前期,乌萨斯就是一台严阵以待的战争机器,社会上下实现了空前团结,然而先皇知道,这不过是利益的绑定而已。
明眼人都知道,乌萨斯的整个局面,不过只是胜利之下的虚影罢了,那些掌兵的贵族们,不过是被利益拴在一起的豺狼而已,因为有这条利益的锁链在,他们才能团结,而如果这条链子断了…天知道会如何?
而现在,费奥多尔真的看到了链子断了的情况。
血峰战役之后,先皇逝世之后,乌萨斯彻底踏入了下坡路,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平民百姓举旗造反的不知有多少,在贵族中,新老派系的角逐也同样激烈,议会上全是争吵甩锅的废人。
维特是有真才实学的文官,他出身微末,是费奥多尔最信任的幕僚,然而现在,即使是他,也只能勉强维持而已。
如此严峻之局,叫费奥多尔如何施展?先皇曾经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改革,然而他却死了,而当费奥多尔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特么的登基仪式都筹备好了!
我只想当个普通的贵族,肆意地吃喝玩乐,最后在享受完生活之后将爵位传给子嗣就得了~谁特么想继承王位?
先皇的烂摊子,他得接,眼下乌萨斯糜烂的局势,他得平。
人人都说皇帝好,谁知道费奥多尔最近头发把把掉?
这狗日的皇帝,爱谁当谁当去吧!
费奥多尔在心里不爽地吐槽,嘴上却问:“维特,你说万尼亚大公此举,到底是何打算?”
万尼亚大公,是先皇的拥趸,先皇在时,万尼亚大公就和贝加尔大公一样,都是先皇的宠臣。
然而现在,先皇故去,万尼亚大公作为掌控军队的老牌贵族,他应该是那些反对者最合适的拉拢对象,费奥多尔也根本没把他当成可争取对象,现在对方态度有所松动,这让费奥多尔非常意外。
维特想了想,道:“万尼亚他…他只说,乌萨斯是他的祖国,因此,他愿意无条件支持乌萨斯的一切。”
无条件支持乌萨斯的一切?
这可是个有意思的话。
费奥多尔当然明白万尼亚大公的意思,万尼亚的意思就是,无论乌萨斯的皇帝是谁,只要他的政令可以使乌萨斯强盛,那么万尼亚大公就愿意无条件追随。
万尼亚这种态度,也就是所谓的:“忠于国家,而非忠于君主,国家在君主之上。”
说实话,作为君主,这样的臣子费奥多尔并不喜欢,因为这样的人多数是思虑太深之辈,也就是容易想得太多,而想得太多久太容易出事了!
为人君者,最忌讳的不是属下愚蠢无谋,而是属下太过于多虑、想法太多——愚蠢的人,能力虽然有限,但可以百分百完成君主的任务,而无谋的人,则用完备的计划和策略指导他,也不会犯什么错误。
但是多虑的人、脑子里有自己一套想法的人,那就不行了。他们会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理解,在面对他们不理解的问题时,他们会质疑,甚至会反对。
如果当面反对,倒也无妨,用言语和手段阐明道理就好了,怕就怕臣子自己回去瞎琢磨,万尼亚大公就是这样的人,他口上说着忠于乌萨斯的一切,实际却表明了对君主的不信任,现在费奥多尔立意改革,万尼亚大公认为这是对乌萨斯有益的,于是他选择支持,而如果有一天,万尼亚大公发展这改革似乎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似乎并不能为乌萨斯带来好处,那怎么办?
费奥多尔可不想自己眼前的敌人还没解决,后院就先起火了。所以从情感上讲,他并不认可万尼亚大公。
然而现在的局势严峻,也由不得他挑挑拣拣了,眼看着乌萨斯各派势力涌动,叛乱的烽火四处扬起,对于万尼亚大公,费奥多尔只能勉强先用上了。
强扭的瓜,不甜,解渴就得了呗~以后再说甜的事!
费奥多尔大手一挥:“吩咐万尼亚大公,让他尽快来一趟圣骏堡,我要见他,并且让他在军中发展一些可以信任的军官,我们需要第四集团军的武力支持。”
“明白了,陛下。”维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