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就能从自己小窝抵达已探索区域的任意一点。
而且地底穿行确实更容易碰到矿物——广泛了讲,所有的岩层物质都是矿物的一种,只是不一定具备开采和应用价值而已。
小哥现在需求的主要是重金属矿物,除了铁矿外,还需要镍矿、铬矿、钒矿之类的玩意,才有希望能制造出具有漂亮花纹的大马士革来。
在行星诞生后地壳地幔剧烈的活动过程中,重金属矿物逐渐下沉,较轻的矿物上浮,最终地壳相对稳定后才构成了地壳元素分布:越接近地面,重金属矿物自然就越少。
像冰缘山脉这种疑似大陆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巨型山脉,稍稍挖深一点碰到丰富的金属矿很正常嘛。
在挖掘的过程中,小哥已经找到了随处可见的铝土矿锌矿铜矿铅矿,还挖到了一个小小的蓝宝石矿脉,可谓收获颇丰。
反倒是钢材最为主体和大量需求的铁矿到现在都没任何发现任何痕迹,弄得小哥有点想弄镶宝石的青铜器去了。
“铜是怎么炼的来着?”
小哥满脑袋的问号,它记忆中的炼铜不管是水炼还是火炼,都是非常复杂和需要工业体系支持的现代化工艺,古法炼铜的技艺是一点都没接触过,根本就玩不懂的。
翻腾一圈自己的记忆,脑袋瓜子都弄得懵懵的,它最后决定还是安心找铁矿吧,反正通道网还没全扩开呢。
这次,它挖进了一条连接着一道地底冰川大裂缝的通道之内,进入灌满水的大裂缝后,它没有继续前行,而是转身向着从未探索过的大裂缝底部潜了下去,边潜边发出些低频的咕噜声,也就是谁也听不懂的口水话歌谣,通过声波的反射来在完全没有光线连黑暗视觉都无法生效的幽暗中寻路。
生物声呐嘛,对水下生活的物种来说不是啥稀罕的性状,顶多就是性能的差距。
不仅是生物声呐,小哥尝试自己的能力是在河道中乱吃,还获得了诸如通过电场变化寻找猎物群的洛伦兹壶腹和感知水流的侧线——只是这些性状对陆地活动来说都没啥卵用所以没啥存在感而已。
当然,水下最强的感知依然还是声呐,海鬣蜥本身就有着相似的生物结构,外露且大面积的鼓膜,它那家长变异中还将这对鼓膜弄成了阵列,每边都有一大三小,让其在水下感知的精度和灵敏度都大幅度提升,在近距离范围内倒是足够用了。
可惜冰缘山脉有没有淡水豚之类的家伙存在,不然小哥怎么也得给自己装上一个duangduang弹的额隆。
越往下潜,水中硫磺的味道就越浓郁,灼热光环对水体的加热沸腾也变得更容易,黑暗也开始一点点的褪去,黑暗视觉开始生效,虽然在水下也看不出几米远去,却有种重见天日的错觉。
小哥觉得自己可能找到了一条地底熔岩流,心情便变得愉悦起来。
没有铁矿不要紧,对于能在熔岩中行动的存在而言,熔岩流代表着一个自然存在的地底通道网络,那它的地底交通网络就大幅度扩大了嘛。
地底活动范围更广,碰到各种矿脉的几率当然也会提高。
大概潜了四百多米深度后,水体完全变成了浑浊沸腾的气泡,硫磺的味道浓郁的让小哥某种还未出现过的应激情绪都蠢蠢欲动起来,让小哥的眼皮有些沉重,变得懒洋洋的好想就这么睡去。
灼热光环在这符合红龙的情绪调动下,如同触手一般突破了原有的范围,向着硫磺味道的源头迅速蔓延而出。
随后好像接触到了什么,整个化作了张扬舞爪的触手的灼热光环开始有规律的震颤和循环变幻,水体中沸腾的气泡翻滚剧烈程度开始上升。
熔岩流变得活跃了!
据说,红龙巢穴地底要是有熔岩流的存在,那么在一定时间过后,红龙的巢穴就会变成一座活火山。
小哥翻了翻瞬膜下的眼珠子,进入冥想状态压制住大概是让红龙舒适的想立马沉睡的应激情绪,让灼热光环和熔岩流恢复平静,才继续下潜。
它又不是红龙,不可能从这样的沉睡中获得任何好处,真要睡过去,无法生成基血管与魔力交互的它大概率会被饿死。再者,即便拥有了大量来自于红龙的性状,还获得了多次火抗提升,可它一点都不喜欢熔岩,更不喜欢活火山。
它喜欢物种丰富的河流、湖泊、海洋、丛林、草原。
穿过沸腾的气泡和浑浊的淤泥弥漫下浮力骤减的水体,小哥“跌落”到一条约有十米宽的暗红色的熔岩流中,浸泡在岩浆内顺着熔岩流向前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