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白银,五分钟内半程环境温度会升高到600c左右达到平衡,边缘区域也超过400c。这方世界把灼热光转变为基于应用层的燃烧效果,小哥肆无忌惮的走上一圈,便能把整个骷髅岛化作燃烧的火焰岛。
它就是移动的天灾。
灼热光环的外在效果消耗的能量来自于各世界本身的应用层,在释放龙吼时这部分能量会被集中到龙吼之内,让龙吼的威力大幅度强化。将其限制在体内后,小哥本身那与各世界应用层完全阻隔的力量体系,会彻底阻断灼热光环对世界应用层能量的调用,使得龙吼只是单纯的通过接口转变,失去巨大的额外加成,但以小哥目前的体量而言总归是够用的不是么。
犁地式前进的动静惊扰了附近的家伙,在经过体型对比这种最本能的危机判断下,岛屿上那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物种惊恐的向远方逃离,让小哥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失去了什么都尝尝味道的乐趣。
还好,骷髅岛上有着一大堆行动缓慢的物种,让小哥不至于走一圈啥都没尝到。
最常见的,莫过于遍布河流和沼泽的孤礁牛魔和迷魂岛怪——挺值得吐槽的两个名字,描述的却又很贴切。
礁和岛两个字很直白的将两个物种最常见的姿态描述出来,在动起来前,它们就是将大半个身体潜在水下,只留下背部长满了苔藓和植物的部分暴露在水面之上,伪装成河流与沼泽中的一座座礁石和小岛。
不过两个物种趋同的拟态伪装却是完全出自不同的生存策略,孤礁牛魔是为了规避岛上可怕的掠食者们,而迷魂岛怪是在伏击狩猎。
两个伪装者的行动力都非常缓慢,在小哥路过时,也就成为了它随爪就能捞到的本地美食。
迷魂岛怪,在帝王组织的分类中,属于神秘动物学海妖门巨鳄目,体长13~20米,杂食。虽然被分类为鳄鱼,但形态上与鳄鱼相差还是非常巨大,在小哥看来,它们的体型结构更像是吃胖的利兹鳄。这些家伙背部生长着茂密的寄生植物——寄生不是附生,植物的根须已经深深扎入了岛怪的体内,汲取着它们的营养,促使着这些大鳄鱼更频繁的捕食。
寄生植物让迷魂岛怪能够更容易的伪装成水面岛屿伏击路过的其它动物,已经在演化中趋近于共生关系了吧,只是肉里老是夹着树根,味道中还有一股生草的腥臭让小哥感觉很不好。
孤礁牛魔的口感和风味就好多了。
孤礁牛魔在分类中并不属于神秘动物学,它就是偶蹄目洞角科水牛属的家伙,与亚洲水牛是近亲,帝王组织怀疑它们是在很早以前偶然迁徙到骷髅岛上的物种,或者反过来,亚洲水牛是它们迁徙到陆地上适应新环境后正常化的后裔。
它们是食草动物,体长12~14米,性情与水牛一样温和,广泛栖息于骷髅岛的湖泊、河流以及沼泽的淡水水域内,是骷髅岛上广大巨型掠食动物的基本猎物。
其后背和侧腹长出了坚硬的骨盾,同样生长着茂密的植被。
不同于惊魂岛怪那样趋近共生的寄生,牛魔与背部的植被是确确实实的达到了极为高等的共生形态,植被的根须已经完全被牛魔本身的血液循环系统取代,为此,牛魔的血液循环系统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多出两个心房和一套相应的体循环专门为植被储血供血,而其生长出的神秘植被强烈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营养也会供应给牛魔,让这些大家伙能够一动不动潜在水下长达四天之久,以避开最具耐心的猎手。
同时,这样的共生还让牛魔的血液中带有一股嫩草的清新,加上它们肉质相较于小哥的嘴巴显得非常嫩滑且富含有着十足风味的油脂,让小哥生啖也吃的很是舒坦,要是局部放开灼热光环形成的火焰烤一下弄出个焦化层,撒上点矿盐,把巨大肥美的牛肝压碎做出酱汁,那吃起来更是爽快了。
只可惜小哥在赶路,暂时没这么多时间来进行复杂的处理。
骷髅岛连接着地心世界,有着数不尽的泉源,淡水资源极为丰富,多条大河涌入骷髅大张的嘴巴这片内海,将内海都冲淡成了淡水区,小哥终于见到了可能是骷髅岛上最鲜美的食材:沼泽巨鱿,也就是电影中靓仔嗦的辣条。
神秘动物学分类为大王乌贼混合亚门巨型头足纲,体长28~34米,杂食,兼具鱿鱼和章鱼两种动物的特征,遭受威胁时会释放出富含氨基酸的高温墨汁为自己调味……呃,是自卫才对。
反正没差,小哥尝起来觉得挺不错,都产生了带点鱼苗回费伦看看能不能大规模养殖的念头。
渡过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