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老了,位子占得也久了,该换人了。
不过心底虽然有异动,但不会有人将心底藏着的念头放到台面来。
而他们也不会帮着皇帝劝阻首辅,有人是没看清背后的事态,有人是不想掺和,免得惹来一身骚,有的人纯属看戏。
而首辅似乎还要固执己见,他苍迈的声音在大堂中回荡起来:“陛下,老臣管教无方,束下不严,泄国之机密,该当有罪,还请陛下撤去老臣之职。”
首辅将自己的罪过拔高了一个层次,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以进为退,让陛下宽赦他,然后大家和和睦睦,同心勠力,继续共创大明新辉煌。
周俊第一秒也是这么觉得的,但再看首辅老态龙钟,鹤发虾背,便有了那么一丝恻隐之心,这位老臣为大明奉献了一生,怎么能让他惨淡收场,所以不管首辅有心还是无意,周俊都不会同意他的请辞。
最重要的是,大明现在可不能缺了他,周俊也不能缺了他的辅佐,所以周俊怎么也不会同意他的请辞,除非他真与北齐有勾连,否则周俊定要给他一个风光大葬……
“首辅言重了,六扇门的审讯朕已看过,首辅府上门房因私利与北齐暗间勾结,与首辅无关,首辅莫要自责,首辅请辞,朕不允。”周俊的回答依旧坚决。
首辅还想再说,但被周俊抬手拦下。
“此时与首辅虽无直接关联,但也有首辅御下不严之责,所以朕罚首辅半年俸银,就这般吧,此事莫要再议了。”周俊此时的面无表情就显得认真威严。
首辅诸葛还想辩驳几句,但在周俊面瘫脸下只能作罢。
“谢陛下。”首辅无奈,但却要装出感激涕零的情绪。
“归位吧。”
“是。”
首辅回位后,大堂里再次安静下来。
老臣们眼观鼻,鼻观靴,没有人再有奏请。
而周俊打破了安静:“礼部尚书何在?”
周俊是认得礼部尚书的,六部主官哪会不认得,而且这位礼部尚书还领职内阁殿前大学士,虽然大明发展到现在,内阁也慢慢没了内阁的模样,像现在这内阁会议六部主官都会到,所以基本上也无所谓内阁了,不过职位犹在,俸禄还都领着呢。
“臣在。”一人从两排太师椅中站起。
礼部尚书,姓鲁,名西玄,人长得高,但却长得干瘦,再加年龄大的缘故,远远一看,还真就像一棵瘦竹竿。
“鲁尚书,大明与西周之联姻,你可得上些心啊。”周俊缓缓说道。
“谨遵陛下教诲。”鲁西玄也不多问,反正皇帝说什么都英明就对了。
“朕之要求只有两点,一,姻亲的公主不能做皇后,只能做皇贵妃;二,两国联军攻打北齐。”周俊说的不急不忙,让鲁西玄慢慢记。
而鲁西玄听到这番话,本就皱巴巴的面皮直接就纠在一起,他脑壳疼。
“这两点不得有任何让步,记住。”周俊又强调道。
“是,臣定铭记。”鲁西玄无奈地拱手垂头。
让鲁西玄坐回位子后,周俊又让一众人讨论起边境战事。
半天过去了,也不知兵部是否有最新消息。
周俊觉得自己也该搭一条消息通道来,免得对外界孤陋寡闻,发生了大事都不能知晓第一手的信息。
‘既然是大明,那就弄一个锦衣卫吧。’周俊想到。
虽然已经有六扇门了,但周俊觉得六扇门不靠谱,总捕头他到现在还没见到,若不是知晓他武功高,周俊早就将他裁了。
所以周俊也就有了另起炉灶的想法,以此还能制衡六扇门。
另外还能再建个东厂西厂,将皇宫里众多的太监高手也利用一番。
当然,这些还都只是设想,暂时还不会实行。
“启奏陛下,剿北齐之战书臣等已编写完备,请陛下查验。”何光年递交折子给李良。
李良接过折子后,便立即送呈到周俊手上。
周俊拿过折子,仔细地翻阅一遍。
折子有三厘米厚,总共一百零三页,每页的字都写得极小,有那么几页还画了图画,简单勾勒着边疆的地形地貌,敌我形势,还有援军行军路线,总之周俊看得眼花缭乱,他果真没有战争天赋。
周俊认认真真地从头看到尾,虽然看得仔细,但是他依旧看得极快,仅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就看完了折子。
而这一个小时时间,周俊让底下老臣们先谈论其他国家大事,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