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一拳天子 > 分卷阅读62

分卷阅读62

明方的军营已经推到九崴岭山脚,这回是真有地势可借了,以九崴岭的山形地势再加上这批肯战兵士完完全全可以挡下北齐军,而后等到大明朝廷的援兵,便能直接将这些北齐军打出边境,甚至侵入北齐。

而豫州未被北齐侵袭的军镇已经备齐兵马,向着边境前线开拔。

周俊在听过兵部汇报后,心情也是颇为舒畅,于是他就给了个提议:

“提指挥同知卢白象为前线兵马统军指挥使,前线战事一应由他所帅,诸位以为如何?”

周俊这只是心念一动,口胡了这么一个官职。

而说完,他又觉得自己挺机智,这么个朝廷没有记录在册的官职虽然由他说出,但等战事完了,肯定得撤了重封个官职,那么也不必忧虑这位将军以朝廷名号拥兵自重。

然而周俊这话一说,底下直接就炸锅了。

虽说这位卢白象领兵有方,且得了功劳,但就这么一场战事的功绩就直接让他升为前线指挥主官,现在前线有多少兵马?就边境三个重镇的残兵便有两万,其余陷落的边境城镇的团练兵马也有两万,豫州境内增援的兵马就有十万,而扬州北部增援过去的兵马也有六万,接近二十万的兵马由一位原指挥同知做主官,这谁能服气,于是朝臣们纷纷举起手中笏板反对。

一众朝臣都说卢白象不能胜任此职,说卢白象原本只是统领一万五千兵马的主官副手,让他领二十万兵马恐怕力有未逮,也难服众,到时极有可能战线奔溃,所以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些理由一通吐出后,周俊忽然也感觉自己这个想法不大好,他也不是好面子的人,但是也不能直接说自己错了,错只能是底下臣子的错,这是他当皇帝这几天的小心得。

所以他拍了拍扶手,让一众朝臣停下争议,朗声说道:“朕之决议尔等未听明白,这前线兵马统军指挥使乃当下作战前线的兵马统共由卢白象统帅。”

“尔等明白否?”

“陛下英明。”底下大臣们对于这一决定倒是没什么意见,毕竟现在前线也就四万人,其中两万就在卢白象手下。

嘟嘟嘟!

周俊又敲了扶手。

…………

第47章 你个糟老头子坏滴很

“那么这场对北齐反击战该由何人统帅指挥?”

周俊熟练地抛出一个问题,交给底下的百官群臣。

大家都讨论过调兵调粮的问题,且旨令都已经送到各地,但是一众朝臣就是未谈这个领兵统帅者何人。

而正因如此,对于那偏远山沟沟的军镇中的区区一介指挥同知侥幸得了大功,便被这位不知事的新帝提议为全军统帅,一众朝臣尽皆不爽,所以群起反对,也就那几位已经是六部主官的大臣不作任何反应。

当然这底下这些叫的大声的官员都没这份资格与能力统兵二十万,但他们可以举荐,若是举荐得当,那么那位得了这份差事的能人便会领他们的情。

所以皇帝这么一问,自然就有人迫不及待地答应道:“启奏陛下,臣推举兵部尚书何光年,仁宗皇帝五年八月,何尚书曾于大河杀破北齐十万军,夺回了豫州的百里土地。”

这是何光年的战绩,当年因此升任兵部左侍郎,并封勋护军,从二品勋职;加爵安边伯,超品三等爵,可世袭,殊荣非凡;之后也因此成为兵部尚书,入内阁。

一人举荐了兵部尚书,自然还有人举荐其他人:

“启奏陛下,臣推举豫州三阳府府台王世昌,其在任上素有威名,训有三阳军,时常操使剿贼灭匪,且朝廷有调三阳军去往前线,皆有胜迹。”

“启奏陛下,臣举荐扬州庐阳府府台马友松……”

“……”

一通举荐下来,整整推荐了十三人,除了何尚书以及两位兵部侍郎,其余人都是地方军事主官,且还都是府台起。

大明的军制是各府设团练民兵,专门训练各地服兵役的青年,这服兵役的讲究有本地与外地,一般都是就近服役,而府台便是管团练民兵事务的主官,一般一个府的民兵数额得在五千以上一万以下,多了就派往外地服役,若少于五千便从外地调来兵丁,正如此,也就使得大明民风有些彪悍。

而除各府团练民兵外,还有边境重镇兵马,边镇的军制为卫司,卫司主官为指挥使,副官为指挥同知,边境重镇只收各府团练过后的精锐士卒,以及本地良家子,边境重镇的士卒规定在一万人到一万五千人之间。

在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