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致更甚了。
这就更有意思了。
这两个国家他都听说过,上辈子听过,这辈子也听了。
天竺国在万年前边消失无踪,其国遗址如今就藏在十万大山之中;而东瀛国则在东海之外,藏在茫茫大洋之中,时常有船只从中驶出,到访神洲,也有东瀛人下海当海盗,袭扰沿海渔民。
这两个国家周俊就听了个概括,并未完全了解,毕竟大明现在的主要敌人是北齐,而非藏在大洋中不知所在的东瀛国。
所以东瀛国居然信仰这摩利支天,这么说来,这莫奈何怕不是什么小千世界洞天之类的神话,而是海上一座小岛,亦或者就是那东瀛国。
“这么说和尚你是漂洋而来喽?”周俊问道。
“回皇帝陛下,和尚确实渡船而来。”流云和尚答道,“但莫奈何虽在东瀛,但非东瀛,确为摩利支天所开辟之佛国。”
‘晓的,晓的,你们莫奈何是东瀛的一个全是光头的村子。’
身为稍稍有些松懈的无神论者,周俊还是不大相信所谓小千世界与洞天的存在。
若真就出现在他面前,他也不会惊讶,因为他是面瘫…
周俊对东瀛颇感兴趣,心底边想着日在东瀛,一边又与流云和尚套东瀛的情报,等以后空出手来,便将这个世界的岛国征服了。
一问一答间便过了两刻钟,而后周俊才意犹未尽地让流云和尚退下。
流云和尚退下后,钧王也不再那般紧绷,告罪一声便回了队伍之中。
周俊也颇为好奇钧王为何这般如临大敌,但怕这之中藏着钧王的秘密,遂就没有当场问询,而是准备跟‘花阴八一’这本刘备武功一起问他。
接着所探讨的国家大事也多是围绕着各地税赋的讨论。
这是每年都会讨论的事,朝廷对各个地方的税赋每年都会有调整,但都在一个量内,由太祖制定,太宗完善,最高不得超过二十五税一,最低不得低于四十五税一,也就是2.5%~4%。
当然这只是粮税,根据每户田亩所算。
除粮税外还有人头税,商贾税,盐税;其中商贾税还有划分。
总之赋税的收缴异常的复杂,所以每年秋收后便开始统计,到了年关前便会发送与各地,让各地官府对账,若相差不大便上交国库,若相差甚大,则说明缘由,且由朝廷派人前往查验。
正因此,户部的官吏是六部中最多的,超过三百人,其中有编制者便有超过一百人。
今年的税赋统计有些难办,大明多地受灾,怕是收缴不齐赋税。
因此户部便也盯上了蜀地这块大肥肉。
但讨论来讨论去也得不出一个章程来,所以便暂先退朝,每人回去写篇奏折来。
退朝后,周俊并未如往常那般直接回乾清宫,而是走了个偏门,往着金銮殿的侧殿去,并让李良去将钧王拦来。
正事要开始了(搓搓手)。
…………
第119章 不正经的武功
“臣参见陛下,不知陛下召见臣所为何事?”钧王一板一眼地行着君臣之礼,没有丝毫违背。
钧王向来如此,周俊也已习惯,但是寒暄客气还是要有的,免得他失了君臣之礼与皇家情义。
“钧王莫要多礼,您乃皇室肱骨,朝廷忠良砥柱,为朕之祖叔,现在咱们之间只为宗族血亲之晤,无需这般多的繁文缛节。”周俊说道。
这意思就是你不用拜我,我也不用拜你,咱就以老友相见的方式交流。
然而钧王却无所动容,依旧严谨刻板地说道:“陛下,大礼不可废,大义不可渎,即便有姻亲血脉也不可无礼无义。”
活了这么多岁数的人,接触了这么多代皇帝,怎会不晓得这些皇帝的变化无常,皇帝面上越说不在乎,做臣子的可不能真不在乎,不知有多少傻瓜憨货就死在了皇帝的客气上。
“嗯,钧王所言有理,是朕孟浪了。”周俊点点头。
但他也不等钧王再说套话,直接就将自己的目的拿了出来:“钧王,朕找你所为的便是此物,请你过目,瞧瞧其中可有……坏处。”
周俊已经将李良摒退,当下屋中只有他与钧王,还有那些个藏在暗地里的护卫。
所以这本封皮无有书名的刘备武功密册便有周俊亲自递交到钧王身前。
钧王依旧谨慎得弯腰双手向前递送,将书册捧入手心。
钧王拿过书册再请示后便翻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