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消息后,心底由衷一叹。
西南大山那个东征西讨的部落的首领还真是大明皇室的血裔后代,乃百多年前,中宗之前的一位皇帝的废太子的子孙后裔。
这位废太子乃因其母闯入太庙,而受牵连责罚,被废去太子之位,而后更被谪贬西南蛮夷之地(见第27章)。
不曾想,这废太子本事不小,另外当年西南蛮夷被大明军队打怕了,所以对于这来自大明的废太子多有厚待。
这位废太子更娶了一个部落首领的女儿,再而后,各个部落都送来‘美女’,于是这废太子便在十万大山中聚养势力。
但好景不长,大明一直有在监视着这位废太子,于是这位废太子便在某年某月的一个不知名日子失踪了。
这么看来,这位废太子的后裔与大明有着血海深仇了。
既然如此……
周俊也有决定了。
但具体操作还需要问问这些老油条。
“念与诸公听听。”周俊将急报递与一旁的李良。
李良一字一顿,将整篇文章清清楚楚地念了一遍。
底下大臣们低垂的脸上大都未曾露出什么表情,只有钧王面上有些许的尴尬。
皇室老人自然是晓得这之中暗藏的隐秘。
李良念罢,周俊方才开了口:“诸公以为此事何解?”
众人继续藏头露尾,无有答应,像是都在做着思考。
静默了有十秒左右,总算有人开了口,是兵部的侍郎,前日打架的那个兵部右侍郎。
他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作两选,其一派兵压境,其二扶立一个部落。”
“嗯,皆可行,”周俊点点头。
南蛮十万大山外,大明本就有陈兵在那儿,而且已经在那里操练了五六年了,对于那片大山的气候早已适应,随时可入大山内作战。
而扶立一个部落也有足够的条件,十万大山中不知道有多少的部落排着队给大明当狗腿子呢。
“会后,将此二选择皆写一篇奏折来。”周俊给兵部右侍郎下了命令。
“是,陛下。”兵部右侍郎兴奋地点着头。
“诸公可还有计策?”周俊可不想仅以一人的想法来解决这件事,否则这个内阁建来干嘛,撤了得了。
礼部尚书立马就站了出来,这家伙前日与兵部侍郎打了一架,之后便与兵部右侍郎杠上了。
“陛下,臣以为可派遣使者,与这奎龙部落施以重利,拉拢其为大明所用,为陛下开疆拓土……”他颇是兴奋地说道,差些就在原地手舞足蹈。
但话太冗长,虽然词汇靓丽,堆砌辞藻,但多无营养的夸舔,所以周俊直接将之过滤了干净。
周俊并不喜欢礼部尚书的这个提议,但也不打击他的积极性,也让他写一封奏折递呈上来。
“陛下,臣以为,或可借此次蜀地一事做个文章。”王仙生从人群最后头站了出来。
“如何做?”周俊问。
蜀地就与南蛮十万大山交界,所以若打入南蛮十万大山,便要从蜀地过。
“回禀陛下,可以以六扇门总捕头携一众神捕入蜀,只为十万大山有异宝诞生,吸引蜀地乃至周围的江湖人士潜入十万大山内探宝,另且让十万大山外的兵马严而不密,此可使江湖人士们认定此事为真。”
“如此朝廷便可兵不血刃地搅乱十万大山内的局势,还可传出谣言异宝便在奎龙部落,使那奎龙部落疲于应对各方,最后朝廷再暗中纠结几只部落,让他们以争夺异宝为由,聚拢江湖人士,围攻奎龙部落,最后将奎龙部落剿灭。”王仙生将自己的计策说了一遍。
此子之计甚妙甚毒啊。
堂上一众老臣此刻都觉得这家伙能够平定东南匪患并非一时运气,而是真有材料。
几句话就把一个蜀地与十万大山里的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嗯,写一篇奏折来。”周俊也颇为赞同这个计划。
这家伙因势导利的本事当真不小。
周俊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打,打他个落花流水,但怎奈国库无钱粮,只得先忍一手,等来年开春,各府税赋缴齐时,豫州前线的战事结束时,便调兵遣将,将十万大山打个对穿。
而现在,王仙生这个法子倒也不错。
虽然操作起来不大容易,但收获很大,且短期内就可以有结果。
而兵部右侍郎的扶立一个部落的想法算是长线的操作,起码得有个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