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言,陛下可查验之。”
傅高杰的补充让周俊满意点头,礼部尚书无奈坐回位子。
皇帝愿意为其背书,他以礼部尚书再纠缠就是对皇帝不敬了。
“傅尚书,你继续。”周俊示意道。
“是,陛下。”傅高杰点头应诺。
“另且因由京城地势,北高南低,京城下雨时,雨水常往此地汇聚,寒湿地气也常顺势而下,汇聚于此,所以此地多潮湿,不易贮藏书卷经书,此外此地易聚虫害鼠患,常有病疫徘徊此地。”
“此三患,还请陛下知悉,三思后行。”
傅高杰这回也不引故据典了,直接言明其中利害,免得再被抓去把柄,遭人迫害。
“嗯。”周俊点点头。
傅高杰这番调查还真让周俊想断了改建先太子旧邸的念头。
所以这城南这么穷也是有道理的了?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先天无有优势,怎么努力都不会有个好结果。
但是大学需得建设,带富城南只是建设大学的附带的。
“可能变易之?”周俊问傅高杰。
“回禀陛下,难。”
那就是说有法子喽。
“有何难处?”周俊再问。
“回禀陛下,须得南城全拆,重夯地基,去南山之土石填埋,再以生石灰填补之,再引蛮象拖引万石(dan)滚石平碾之,由此可保南城三百载不地陷,且绝鼠害蚊虫。”傅高杰给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不过这个解决方案,听得周俊有些傻眼,在座老大臣们也面面相觑。
南山在京城之南五十里地,凿南山山石填埋南城这不是难事,但是南城全拆可是件大难事。
抓来蛮象也是件简单的事,万石滚石工部也有现成的,但是引蛮象拖滚石可不是个容易的事,蛮象之所以蛮,并非全是因为其来自南蛮十万大山,更因其蛮,野性难驯,即使南蛮十万大山中的那些蛮人部落也没法子。
当然这些也都不是事,毕竟抓来十几匹马也可以顶上一头蛮象,重点还是在于南城拆迁这事。
南城老百姓实在太多了,京城有百万人,南城便占了三十万,所以想迁可不容易。
而且听着傅高杰张张口,便感觉这又是一大笔费用。
“首辅,若依照傅尚书所言,须得耗银多少?”周俊问首辅诸葛。
首辅眯眯眼,摇头道:“回陛下,须得核计三日,方可得出结果。”
“若是只改先太子旧邸呢?”周俊问傅高杰。
傅高杰愣愣,然后答道:“回禀陛下,亦可用此法,但须得再行测验衡量。”
“嗯,那便在测量后告与朕。”周俊点点头。
“是,陛下。”
“启禀陛下,臣于此事亦有一奏。”又有人站了出来,是刑部尚书黄尚文。
“奏来。”周俊有些奇怪刑部为什么也要凑热闹。
“启禀陛下,臣以为可调刑徒与徭役改建先太子旧邸,无需耗费国库钱银请百姓协助做工。”黄尚文震声说道。
这一条是周俊专门写入大纲中的,是想着增加工作岗位,给如死水一般的南城砸出第一朵水花出来。
“此事不可更易,无需商讨。”周俊直接否决掉黄尚文的建议。
周俊可是有过将大明的徭役直接废除的想法,怎么可能再调人来服徭役。
“不过刑徒可调来协助做工,徭役便免了。”周俊又说道。
“是,陛下。”黄尚文欲言又止,最后只得应诺。
“启禀陛下,若请百姓做工,改建所需钱银怕是得再涨三成。”首辅这会也站了出来。
“嗯?”周俊一惊。
但复而又摇头,说道:“涨便涨罢,内帑与国库五五平摊便是。”
“是,陛下。”首辅答应道。
虽然想要个六(敏感)四开,但是有平摊就不错了,若他再提,陛下大手一挥,直接将这笔费用让国库添上,那他可得哭死。
这个话题落下,周俊又环视全场,问道:“诸公可还有建议?”
无人答应。
最后周俊也就让他们回去写份奏折来了。
‘改革任重道远啊。’周俊心想着。
这些老人大多秉承着观望的心态办事,只取保守,不想变革进取。
只是朝廷大事确实需要这班稳重的老人来安定,否则周俊早就将他们都给换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