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观者眼中,事情的经过总是不重要的,人们能记住的,多半只有结局。
那天雷桂英亲自下厨,宴请孟大林之后,郝猛就认命般恢复了与孟大林的恋爱关系。两人双进双出,眼看好事临近似的。雷桂英也逢人就说,只等着春节郝大壮回家,就去孟家提亲,尽快把两个孩子的事定下来。
郝猛轰轰烈烈的情事,就这样有了结果。
郝似也在温煦和出院之后,忽然失去了跟大家说明“花生”事件真相的兴趣,只能接受小孩永远斗不过大人的事实,接受他们搞钱小分队,无疾而终的结果。她试图寻找新的玩伴,怎奈同龄的孩子,都不能进入她的“法眼”。她只能孤独着继续做大杂院里的“游神”。
温煦和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身体还没有恢复,整日与书为伴,基本不再出门。温煦暖忽然变得十分懂事,主动分担着杨阿姨的负担,默默期待着能上学读书的日子。
平淡的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开始采买年货,院子里才恢复了些热闹。
李阿姨总能第一时间带来供销社售卖紧俏物资的消息。院子里不用上班的家庭妇女们就会成群结队着一起去购买。
雷桂英刚刚开始享受不用上班的生活,对这种事正是兴趣盎然的时候,不知不觉中,竟然跟被自己骂成“长舌妇”的李阿姨成了好朋友。
女人的友谊就是这么容易建立,哪怕是一起抢到几斤储存菜,也能让人的关系增进不少。更何况,雷桂英从李阿姨那里得来不少小道消息,买到不少年货。谁还好意思叫人家“长舌妇”呢。
郝猛实在受不了一回家就听雷桂英叨叨跟李阿姨又去了哪哪哪,对雷桂英提出灵魂拷问:“不是您嘱咐我们,少跟李家来往的时候啦?”
对此,雷桂英的解释是,毛主席都说看人要三七分,七分功劳,三分过失,哪有一棒子打死的道理。
雷桂英跟李阿姨交好的直接结果是郝似和李燕红成了两家老妈钦定的玩伴。郝似不是不想跟李燕红玩,只是不喜欢李燕红跟李阿姨太过一致的性格——攀比和嫉妒。
好在郝似从上回温煦和与李阿姨的谈判中悟到了与这种人打交道的真谛,凡事韬光养晦,倒也少了不少麻烦。
李燕红愿意跟郝似玩自然不是因为她聪明,鬼点子多,而是只要她跟郝似站在一起就会有人夸她长得好看,甚至有人说她才应该是郝猛的妹妹。
每每听人这么说,郝似就会偷偷溜回家照镜子,希望从里边那个又黑又瘦,顶着满头稀疏黄毛的小丫头身上找到郝家人优良的基因。可惜,从来都事与愿违。
郝似不得不再次怀疑自己与郝猛是否真的有血缘关系。本来那次雷桂英真情流露之后,郝似已经不纠结这个问题了,可眼看着被爱情滋润的郝猛越来越帅,郝似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长相问题。
入冬以来,郝似的长相更是惨不忍睹,脸上多了一边一块的“山里红”不说,还皱皱巴巴的,从远处看,整个一个小号脏脏包版赵老太太。那样子已经不能简单说是丑,而必须用寒碜这种两个字来形容。
雷桂英热衷于采购年货,迎接多年没有团聚的家人,自然不会看到这些。孟大林自从正式成了郝家的准儿媳,就对这个小姑子视而不见。没人会关心一个学龄前儿童对自己容貌的焦虑。
可怜郝似分明知道李燕红想用她的丑陋衬托自己的出众,却也毫无办法。
星期天的下午,李燕红被李阿姨带着去前海浴池洗了澡,还用了很难买到的洗发膏,浑身香喷喷地回了家。李阿姨给她换上过年的衣服,又在她浓密的头发上扎了一个大红的蝴蝶结,才满意地放她出去玩。
李燕红感觉自己漂亮得像公主,必须展示一下才好。她扭着穿着新衣服的小屁股,来到郝家门外,喊出郝似,一起去找温煦和听故事。
偏偏郝似刚被雷桂英按着,用碱水洗了头,脸上的“山里红”又大又红。跟李燕红站在一起,立即给了温煦和灵感。
他二话不说,就给两人讲了自己刚看过的,鲁迅的名篇《故乡》。最后还不忘给两人注解:她俩站在一块,就是一个鲁迅,一个闰土。
温煦和说完,兀自笑得直不起腰。李燕红不知道什么意思,郝似当然知道,气得摔门而去,发誓再不跟李燕红一起玩。可李燕红不知道是真傻还是装的,竟好赖不分地追在郝似身后要跟她玩小姐、丫鬟的游戏。
郝似东躲西藏,最终跑上旧戏台,才算摆脱李燕红的追击。
一个人坐在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