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并州最大的家族是哪家,半数以上的人都会说是王家。
剩下的人,大多是只在自家方圆五里内活动的妇女儿童,这个问题他们不懂。
王家历史悠久,本为姬姓,可追溯到周灵王太子晋之后裔。
春秋战国及至秦汉以来,几乎都有王家之人身居高位。
如秦之大将王剪。
也如当下被朝廷征为侍御史,出任豫州刺史的王允。
王家的根基在太原郡,不过整个并州,基本都有他们的分支。
太原的王家府邸,占地上千亩,高大的围墙与外界分隔成两个世界。
走进那堵院墙才能看到整个王家的气派,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团锦簇,碉楼画栋......总之,你能想出来的形容梦想中居所的词语,大多都能在这里找到对上号的。
此时,只见一个三十上下的男子,挺着个大肚子,迈着鸭子般的步伐,一摇三晃的走到了一间房子门口。
“父亲!”
屋内有一个六十余岁的老者,此时正躺在一张锦茵象榻之上,眯着眼小憩。
老者身边还有几位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女,帮他捏肩捶腿。
还有一个女孩将他双脚伸进自己衣内,抱入怀中取暖。天气转凉了,老爷畏寒,不能让他冻着。
老者就是当今王家的家主,王博。
屋外的男子是他的儿子王巡。
听闻屋外的喊声,王博应道:“什么事?进来说话。”
王巡一路走到离象榻十步开外的地方站定,眼睛不受控制的向那几个小姑娘瞟了几眼。
“父亲,雁门那边传来消息,朝廷将雁门划入了云州,归新任的云州牧郁恕治下。”
“嗯,知道了。”王博随口应了一声。
郁家军救援雁门,要经过太原,自然瞒不过王家。
且将鲜卑一举打退,令王家也松了一口气。
毕竟雁门若被攻破,鲜卑完全有下太原的可能。
那样的话,王家为保家业不失,就要尽全力去支持朝廷,也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至于朝廷将雁门划给郁恕,也不奇怪。
雁门本就与常山相连,虽然一座太行山横卧在并州与冀州之间,但也不是无路可走。
朝廷已经将整座太行山划给了郁临风,他只需要将太行八陉掌握在手中,到时往来并州和冀州,都还得他说了算。
且整个并冀豫三州,都将处在他的兵锋之下。
当时王博就感叹过,这个小子,是个很有远见的人才。
“还有事吗?”见王巡没出去,王博又问了句。
“父亲,雁门那边说郁恕见百姓穷困,想救济百姓。
但他手中粮食不多,常山连通雁门的井陉,如今还在黑山军手中,要待打通后粮草才能运过来。
太守张懿就想找雁门几家富商筹粮,本来雁门富商是想随便弄几袋粮食,在郁恕面前做个样子。
可没料到郁恕指使张懿在太守府门前立了块石碑,要勒石记功......”
王巡将事情全部说完后,王博沉默了一阵,开口问道:
“王家在雁门的分支,捐了多少?”
“那边就是因为此事要请示下父亲,说是不是随便捐点。
反正别人也不会捐,只要王家的名字在前十就可以了。
这样既减少了损失,又不至于得罪郁恕。”
“糊涂!”
王博猛的坐起,将腿用力一蹬。
正帮他煨脚的小姑娘被蹬得一屁股坐在地上,胸口两团肉生疼,却只能强忍着泪水,不敢吭声。
另外几个女孩也被吓住了,纷纷住了手,跟那个坐在地上的女孩一起,跪在王博面前:“老爷息怒!”
王博不耐烦的将手一挥:“行啦,都下去吧!”
几名女孩出去后,王博对王巡道:
“你给我告诉雁门王演,先捐一百万石粮,若其他家多过这个数,就给我往上加。
总之,我王家的名字,必须要出现在第一个,且要比其他家多得多!
若他粮食不够,就来太原找我要!”
王巡道:“父亲是说,其他家会捐?”
“废话!那些个老狐狸,自然能看透这勒石记功的威力。
比如大家同为卖米的,一个石头上有名字,一个石头上没名字,你说百姓以会买谁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