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赤乌氏现在的铁器就只有前两天他在商城里换来的十把铁制刀剑……
而要用这些刀剑来充当铁架子的话,那又实在是过于奢侈浪费了。
这个铁制刀剑在这个时候几乎没有,其他部族的人大多用的还是石刀骨刀,小部分有用青铜的。
如果鸿要拿这些珍贵的铁器去垫隔层,别说自己舍不舍得,就是老族长第一个就要拦在自己面前。
因此这个想法只能暂时搁浅,等以后有合适的材料再说。
黄泥糊成的窑很湿很潮,估计直接烧是烧不起来的,鸿只能让它先阴干一会儿。
等黄泥硬了,再往里面烧火,更容易燃。
这个窑离他们的营地不远,但也不近,是直面太阳的方向。
他在后面瞧了两眼,没有光透过来。
所以只要窑烧起来,整个温度和热量就会全被窑壁给遮挡住。
那里面的温度就高了,鸿一想到可以实现叫花鸡自由,口水就开始滋滋的流。
毕竟他们赤乌氏现在的伙食实在说不上好,只是能饱腹的程度。
对鸿来讲,炒菜那就是普通的吃食。
算不上什么大餐美味。
他想的是,至少每隔两天就能吃上一种不同的菜肴,嘴巴就不馋了。
嘴巴得到了满足,他整个人就有干劲。
有干劲,他干啥啥都有意思。
太阳从东边升至了顶中,热浪滚滚。
鸿也抱着一些枯枝落叶堆在了一旁,窑两边堆了高高一层。
这些枯枝落叶非常干燥,一点燃就蔓延得很快。
他弄这些回来,主要还是先开个窑。
摸了摸外表和里面,虽然还是有点软,但已经不会渗黄泥下来了。
可以开烧。
鸿在窑口堆起了一层枯枝落叶,拿出火石,在石刀上一碰。
一缕火星子就滋的燃了起来。
浅淡的灰烟袅袅上升,明黄色的火焰迅速蔓延。
鸿往窑里一推,抓了一把落叶丢上面,火焰燃烧的空间仿佛受到了压制,火势一下子就小了。
因此灰烟也散不出去,形成了浓浓黑烟朝着鸿的方向跑了出来。
鸿眼睛眼泪都被刺激出来了,烟火味直往鼻子里钻。
但他还是守在窑边,时不时拿烧火棍在底下掏一个小洞。
堆积的落叶、明黄的火星,鸿大力吹了一口气,立时火势就熊熊燃了起来。
火舌汹涌而上,黑色的浓烟变淡,呛人鼻子的味道也逐渐消散。
潮湿的窑壁很快就被烈火烧干,黑色碳灰蔓延。
鸿看烧得还算成功,直接把木屋那边剩下的边角料树干全部扔了进去。
只要时不时添一些柴火,窑洞就能持续烧下去。
窑开好了,鸿让族里的小孩过来看着,还特意叮嘱他们不准靠太近。
背着背篓来到溪边,开始加水加碳灰甚至是骨渣。
一个个深褐色的泥土陶罐逐渐捏成型,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直接放在大石头上缓慢阴干。
干了就直接送进窑里煅烧,然后背着背篓竹筛又筛了一背篓陶土回来。
一背篓的陶土他大概能做六七个比较大的陶罐,这些陶罐大多还是中高底的,有点像现代的砂锅。
为了能够更好的炖汤,他甚至还比着每一个陶罐的大小给捏了个盖,边缘要大出一些且外翘。
中间特意让小孩们在溪边找了细长的石头嵌入盖中间,这样揭盖的时候不会烫到手。
陶罐用处很多,炒菜炖汤煮饭等等都能用上。
而最后这一背篓,他打算用来给族人们做土碗。
皿看着大,但是浅,他们也不能一直用竹筒盛饭。
小土碗比起陶罐就更好做了,他用的是泥条圈形法,就是将陶土搓成一条条的,再一条一条往上摞。
将泥条捏扁,不同泥条之间的空隙也融在了一起。
两三条就能做一个碗,每个小土碗在他手下都尽量变得圆了才放在大石头晒干。
因为碗小如拳头,因此五十多个土碗做完甚至还剩下一点儿。
干脆捏了个泥塑火柴人,等会儿可以给族里的小孩们玩。
太阳的痕迹一如往昔的清晰,毫不迟疑的一点一点向着西边移动。
在鸿把第一批风干的陶罐送入窑洞的时候,大石他们已经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