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个人分成了几个部分,各司其职。
男人们干活,女人们上山摘野菜挖树根。
鸿见到了,直接让大山和禾把粮食给他们搬去了一袋。
还有一排兽肉干也被抬了过去。
等过几日,水稻熟了,就不怕没有粮食吃。
刘家村的村民见到这么多粮食和肉,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女人们立刻让一些半大孩子把肉拿去溪边洗干净。
又向林借了不少陶罐,加上火堆就准备烧火。
明主动借给了他们不少背篓竹筐。
各种不认识的野菜和茅草树桠被背了回来。
干燥的茅草一点就燃。
十几个陶罐同时开火,女人们打算做野菜兽肉粥,多掺点水就能让粮食吃得更久一点。
一大兽皮袋的黍米只被煮了一小半袋,十几个陶罐满满都是野菜和肉丁。
女人们用勺子在粥里舀了两下,咬了咬牙,又多舀了两碗水进去。
稀点好,男人们喝了解渴。
沿着山道一侧,大量的黄色泥土也被挖了出来,加水混入和成超大几块泥团。
他们开始让很多人在黄泥上踩来踩去,泥土间的缝隙也被踩实。
一些年纪比较的老人把一些榫卯结合而成的木质框架送了过来,大量被踩实的黄泥被灌了进来。
然后年轻力壮的男人开始拿着大棒使劲上下夯击泥土,一层一层黄泥被夯实填高。
等木板框架拿开,差不多一米高的泥土墙就成型了。
还有的墙他们也会加入一些干燥的茅草在里面充当粘合剂。
鸿在一旁看着拍手叫好,真是劳动人民好智慧!
泥土墙被夯得格外结实,等它风干一会还能接着往上夯。
吃饭的时候,二百多个人替换了一波又一波。
一波人再去歇息吃饭,另一波人又开始接着干。
等他们歇息完,又开始把其他人换下来加力夯。
汗水模糊了眼睛,可这些人眼睛却格外明亮,充满激情。
吃了东西的肚子也分外有劲,抡动大棒的手臂就跟风火轮似的。
大半天的功夫,溪岸边上一排又一排土墙拔地而起。
赤乌氏的族人们看着这一幕也不禁心生佩服。
老族长对鸿说:“刘氏勤劳聪慧,巫让他们归顺部族,对我赤乌氏也是好事一件啊!”
大荒之中,强族有很多小族附庸乃是常态。
他们赤乌氏跟毕方氏在嵎夷何尝不是这样的关系?
老族长起初还十分不解,就以现在的赤乌氏而言,怎么也敢收服人数远超赤乌氏的刘氏一族?
但现在他明白了。
他抚了抚须,巫不愧是天眷之人!
这些刘氏族人是连图腾都没有的小族,虽然聪明勤快,但流落颖水连去处都没有。
被赤乌氏收服,绝对好处大于坏处。
部族有小族归顺,未必不是代表着赤乌氏正逐步强大起来?
老族长怎么会不同意?
何况这些人人数再多,也不是大石他们的对手。
众族归顺附庸方可称为一方部落!
赤乌氏的未来,老族长觉得自己已经能够看到一点儿了。
他满意地离去。
鸿完全不知道老族长在想什么,只是看着刘家村村民忙地热火朝天。
一排排房屋眼看就要建好,心里想着不如把赤乌氏族人也分出去。
他们现在还无论男女老少,都蜗居在一个木屋里呢!
虽然这是一般部族的常态,但是鸿知道常态并不代表着就一定正确。
分居一定是必然的。
无论是从什么方面来说。
刘氏部族既然已经开了个头,那他们赤乌氏也不能落后。
鸿当即把大石他们叫来,把这件事说了。
大石他们看着溪边那一排排土墙,刘氏的人说不定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一间屋子。
而且他们还是氓!
没理由赤乌氏还要这么多人住在一个屋……
大石他们想都没想就直接同意了。
讲的就是一个永不服输!
瞬时,赤乌氏的男男女女也行动了起来。
整片东泽都是他们赤乌氏的,他们想建在哪里就建在哪里。
大片荒地开出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