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听了姚贾的话,眉头紧皱,犹豫起来。
此时,晋克缓缓抬起头,说道:“姚相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荥口已失,赵军掘河之危迫在眉睫,若死守大梁,恐难有胜算。大王转移至宋地,保存实力,日后再图反攻,不失为良策。”
姚贾急得满脸通红:“将军,大梁城防坚固,军民一心,怎可轻易放弃?”
晋克却坚持己见:“形势所迫,不得不为。若大王有闪失,魏国危矣。”
魏王在两人的争论中,内心摇摆不定。
突然,一名士兵匆忙来报:“大王,赵军自上党调集民夫二十余万,荥口河堤已摇摇欲坠。¢萝-拉^小\税? ·耕·辛-最¨哙`”
这消息如晴天霹雳,让魏王瞬间做出了决定:“罢了,寡人即刻启程前往宋地,晋克将军你留下稳定军心,姚相护驾随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晋克拱手领命。
魏王对晋克说:“寡人虽然离开了,但将军一定要在大梁坚守到底!只要将军能多拖住赵军一天,寡人就能多一天时间整合宋地兵马,等楚国盟军一到,寡人一定会来救将军!”
晋克抱拳道:“臣定不辱命。”
当夜,魏王带着几百护卫悄悄出了东门,想要逃去宋地。
但魏王一行才刚刚出城,就被赵军斥候发现。
魏王无奈之下只能又返回城中。
第二天,魏王想要离开大梁的消息就被密探送到李牧案前。
李牧听闻魏王要跑,不禁大喜过望
魏王都想要逃跑了,这就说明大梁已经快要守不住了。
只要赵军再加一把火,说不定能不战而克大梁。
李牧让人往城里射了许多的劝降信,信里的内容也很简单,赵军已经占据荥口,不日就要放水淹城,大梁已经没有希望了。
为了敦促魏王投降,李牧又把燕王和齐王投降后的待遇告知了魏王。
魏军收到这些劝降信,皆是惶恐不已。
魏王同样非常惶恐。
赵军随时会放水淹城,寡人不能在大梁等死。
魏王召来晋克,用严厉的口气对他说:“你立刻准备一万精兵,护送寡人突围。”
晋克听了以后,脸色微微一变,抬头问道:“那大王想什么时候离开呢?”
魏王道:“今夜!”
晋克回到自己的营帐后,取出一封密信读了起来:
晋克将军台鉴,今吾国百万大军横扫魏国,大梁已处于包围之中,由战局大势观之,今后交战百害而无一利。
唯大梁之地乃魏经营百年之都城,若为战火焚毁尤为可惜,唐王不忍百年古城毁于一旦,乃请将军开城投降,以保大梁全城百姓生命。
将军若是负隅顽抗,必令大梁毁欲战火,百姓多遭屠戮,此非唐王所愿也。
故本将代表唐、赵二王劝降将军,请将军和平开放大梁,诚如是,将军为鄙国将有大功,唐王必有厚赐与将军。
请将军见书后与本月二十日前回复,逾期未回,本将只能下令放水淹城,玉石俱焚。
最后落款,赵大将军李牧上。
读完这封信以后,晋克的目光盯着桌台上摇曳的烛火,此刻他的心就像那烛火一样无法平静。
一直过了很久,晋克将那封信放在烛火上烧了,直到心被烧成了灰,晋克阴沉的脸色才稍有好转。
“来人!”晋克叫来副将,对他吩咐:“霍副将,你马上去准备一万精兵,秘密集合到东门,要他们饱食一顿,今夜有重要作战任务。”
“唯!”
晋克又叫来自己的一名亲信,对他耳语了一番,然后把一封信交给他,叮嘱道:“务必把这封信交到,千万不能出意外。”
这名亲信走了以后,晋克才苦笑着说:“我晋氏做了一辈子忠臣,想不到临了临了,反倒做了一次奸臣。”
夜里。
月明星稀,寒风凛冽。
一万多魏军集结在城东的大校场上。
魏王的马车摇摇晃晃的停在校场边。
姚贾对魏王说道:“部队已经集合好了。”
魏王点点头:“好了,咱们快走吧!”
城东的城门大开,魏军一起杀出城去,气势震天。
城外的赵军见魏军杀出来,也是立即和魏军展开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