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有经天纬地之才,追随一个亡国之人,岂非可惜?孤欲请先生至我唐国,辅佐寡人,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姚贾道:“唐王既请,贾不敢辞,然魏王乃贾旧主,实在不忍弃之。”田秀说道:“寡人听说良禽择木而栖,终臣择主而事,您的才能魏王不能尽用,所以魏国才能会灭亡。寡人知道卿的本事,愿意将您留在唐国一展才学,这对寡人,对先生,对唐国,乃至对天下百姓,都是一桩好事。这样吧,只要先生愿意留下辅佐寡人,寡人可以厚待魏王,这样也算保全了。先生和魏王的君臣之情,不知道,先生以为如何呢?”姚贾听罢,这才愿意留下。 田秀大喜,向姚贾请教道:“如今魏国已经消灭了,不知道先生有什么良策,能助寡人更快的统一天吗?”姚贾告诉田秀说:“如今天下七国,大王以并其三,秦国只余一城,名存实亡。大王接下来只需休养生息,两三年后,魏国的土地就能够被消化。等魏国的土地消化了以后,大王可以派兵讨伐楚国,如今,齐国,秦国,魏国都被大王所灭,大王可以从巴蜀、武关、齐地、大梁多处出兵,楚国必然支撑不住。但是楚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国家,绝对不是用一两战就可以消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急不得的。等大王消灭了楚国,只需要遣一个上将,就能够消灭韩国,彻底将天下统一。”田秀询问姚贾:“那先生觉得,寡人最多需要几年就能统一天下?”姚贾回答说:“如果只是统一天下,最多只需要六七年。但如果想要真正的让天下统一,至少则需要二十年。”田秀不理解姚贾的意思。姚贾解释说:“想要占领六国的土地非常容易,可难以征服的是六国的百姓,自从平王东迁以来,天下已经分裂了数百年,即便是大王重新统一天下,百姓也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就能认可新朝。想要真正的让百姓认可新朝,需要慢慢的教化百姓,用儒家思想治国,让百姓知礼,百姓知礼就会忠君,只要百姓忠于君王,不能够认可新朝,天下也就真正统一了。”田秀听了这番话以后非常高兴,拜姚贾为唐国上卿。然后田秀以赵王的名义,册封了魏王增为棠侯,将棠地(今山东平度)册封给他,并允许他带着妻妾子女以及魏国传承的宝器到棠地居住。田秀也因为消灭魏国的功绩,再次得到了赵王的封赏,赵王将整个关中以及济北都册封给了田秀,唐国的版图更大了,几乎已经占了赵国的一半。与此同时,楚国,寿春。项燕听说魏国灭亡的消息以后,再也坐不住了。项燕上书给楚王负刍,希望趁着魏国刚灭,楚国立即出兵北上和赵国抢夺魏地。楚王负刍准之。屈景昭三家听说项燕准备北上以后,也是做好了起事的准备。不过在起事以前,三家觉得还是有必要再跟赵国联络一下。于是屈颂、景驹、昭平三人一同来到了陈驰居住的馆驿。陈驰听说三人来到,也是立即迎他们进屋坐下。三人落座了以后,侍女还没把茶送上来,景驹就急不可耐的开口了:“陈君,我们听说贵国刚刚灭亡了魏国,对此我三家向贵国也向唐王表示祝贺。”陈驰微笑拱手道:“多谢三位美意,只是三位过来,恐怕不是单纯为了祝贺我国消灭了魏国吧?”屈颂正色道:“如今魏亡,项燕欲北上争地,我三家虽然属于楚国,但并不想与贵国为难。”陈驰心中一动,他明白这是屈景昭三家在表明态度,也是在试探赵国的底线。他思索片刻,说道:“唐王向来以和为贵,若楚国不主动挑衅,赵国也无意与楚国为敌。至于魏地,赵国只是顺势接管,并无扩张之意。三位若能在楚国内部斡旋,避免两国兵戎相见,唐王定会铭记三位的功劳。”昭平点头道:“陈君所言极是,我三家受唐王厚恩,自然不愿意与贵国开战。只是楚王已准项燕北上,我国与贵国的大战恐怕马上就要爆发。”陈驰道:“所以三位想做什么?”这个时候侍女推门进来将茶送上门来,景驹在侍女离开了之后,这才说道:“陈君,我们觉得干掉项燕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所以我们想起兵!只有干掉项氏,我们两国才能和平。”陈驰心中一动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说:“三位想要唐王做什么?”三人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屈颂说道:“项氏在寿春的根基很深,远非我三家可比,所以我们三家希望,在我们起事的时候,唐王可以出兵接应。”“这没问题!”陈驰答应的非常痛快。楚国雄踞南方,地方五千里,赵国如果想讨伐楚国,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