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说:“大将军,大王临死前的时候留下遗言,不要让人给他殉葬,只让几个宠妃陪葬即可,至于什么金银财宝,也不要放入他的墓穴中,薄葬即可。”
项燕听了这话以后又是泪流满面,太史将这一切都记录在了史书中。
“也罢!”项燕抹了抹眼泪:“既然大王不要人殉葬,那我就饶你这逆子性命,传诏,服侍大王的夫人宠姬,贴身的婢女一律殉葬,至于大王的陵寝,就按照大王说的,薄葬吧!”
众人齐声应唯。
所有人都下去了之后,项燕看向身侧的太史:“太史,今天发生的一切,你要如实记录。”
太史道:“卑职已经如实记录。”
项燕伸出手:“拿来我看。”
太史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史书递了上去。
史官是这样记录的:
王负刍之二年,王出游,道溺死,将军项梁救死,王且死,后欲以薄葬,不得左右以葬,大仁也,乃尧舜之风也。大将军项燕闻之,苦诛项梁,又令如大王之命,赐死王外妾。
项燕看后非常满意:“太史,你写的很好!!!”
楚王负刍死后,仅仅停尸了三天,项燕就命人把负刍安葬。
而负刍的谥号,也非常玄妙,项燕给负刍上了一个谥号“哀”。
哀这个字顾名思义,一般能用上这种谥号的君主,一生都非常悲哀,这倒也符合负刍的一生。
负刍下葬了以后,楚国的王位空缺。
负刍有两个儿子,一个三岁,一个五岁,都非常年幼。
项燕跟群臣商量了之后,立了较为年长的公子维为王。
公子维继位后,由于生母已经被赐死,朝政只能交给大将军项燕。
项燕以自己、昭平、屈颂、宋玉为辅政大臣。
昭平、屈颂都不敢到寿春去辅佐楚王,宋玉已经非常年老,也没有精力辅佐楚王,朝政完全落入了项燕手中。
另一边,田秀刚刚从陶邑巡游完毕,正准备要进入平陆,李斯就来向他汇报了负刍落水而死的消息。
田秀听闻负刍居然落水而死,瞬间就觉察到事情不简单。
自古以来,所有落水而死的君王,往往背后都有猫腻。
原因也很简单,君王出行往往都有大量护卫,在有这么多护卫的情况下,君王还能落水而死,肯定是不正常的。
田秀合上李斯送来的情报:“卿,你觉得楚王真的是落水而死”
李斯思索片刻,拱手道:“大王,楚王落水之事十有八九是项燕所为。如今项燕掌握楚国朝政,扶持幼主,野心昭然若揭。”
田秀微微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楚国如今局势混乱,正是我们的机会。项燕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害死楚王,却不知天下人并非都是傻子。”
李斯又道:“大王,我们正可以借这个机会,出兵问罪!”
田秀站起身来,在营帐中踱步:“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先派人密切监视楚国动向,同时给内史腾、大将军、蜀侯传诏,要他们训练士卒,做好战争准备。另外,对外散布楚王之死的疑点,让楚国国内人心惶惶,给项燕制造一些麻烦。”
李斯领命而去。
田秀又下诏,改变了巡游的路线,命令巡游队伍前往下邳。
二十日以后,田秀到了下邳。
田儋早已在城门等候。
入城了以后,田秀召集文武百官议事。
李斯拱手说:“大王,项燕公然将楚王杀害,这样的罪行是人神愤慨的,请您公布项燕的罪行,出兵讨伐他。”
田秀说道:“孤也是这样想的,立即传诏天下,项燕弑君,孤要亲统大军到楚国问罪。”
韩非站出来说:“项燕弑君大逆不道,请大王公布他的罪行,联合秦、赵、韩、卫、景楚共同讨伐!”
秦、赵、韩、卫、景楚闻之项燕弑君,皆表示愤慨,纷纷表示愿意出兵相助,共讨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