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想要在楚军全线渡河前击溃项梁,而项梁则是想要在赵军大部队来到前击溃沈。\如^闻·罔. -已¨发~布!蕞-芯\彰·结^
双方的战略目的是一致的,并且此时双方手上各有两万大军,这可以说是战争爆发以来,楚赵之间最公平的一战。
两军短兵相接,随即就是一场惨烈的厮杀。
赵军全力以赴,楚军同样不甘示弱,这一战没有什么战术,两军拼的只有一口血气。
项梁为鼓舞士气,亲自带兵冲杀,沈鸽亦然,两军士兵皆大受鼓舞,与敌军浴血搏杀。
楚军大部队距离战场更近,弓箭手已经在北岸列阵,准备援助项梁,然而此时两军缠斗在一起,弓箭手怕误伤自己人,一时不敢放箭。
范增命令步兵加速度渡河驰援战场,楚军士兵只要一过河,就立即投入战场,战场上的楚国士兵越来越多,赵国士兵逐渐陷入被动。
沈鸽此刻也没有别的办法,唯有咬牙坚持等待杨端和的支援。
半个时辰以后,杨端和终于赶到战场。
杨端和采取了与楚军相同的战术,命部队无视队列,加速前进,在赶到战场以后,立刻加入战斗。
赵军尽管距离战场更远,但赵军不必像楚军那样渡河,速度反而更快。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赵军加入战场,天平又渐渐变得均衡,最后慢慢向赵军这边倾斜。
范增非常着急,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但他眼下又无计可施。
又一个时辰过去,时间已经来到酉时。
赵军越来越多,项梁实在支持不住了。
范增立刻命斥候传信让项梁赶快脱离战场。
项梁也知道自己必须撤走,不然必定被赵军吃掉。
“全军有令速速撤退!”项梁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楚军,赵军混战在一起,撤退的命令根本无法精准传达到每一个士兵。
在接到撤退令后,仅有少数士兵跟随项梁撤出战场,其余大部都被赵军包围。
当项梁逃回氵水南岸时,亲眼看到北岸的楚军被赵军聚歼,项梁心痛如绞几乎吐血。
北岸的战斗持续到了黄昏,楚军大被赵军歼灭,只有少数投降。
战斗结束以后,赵军在北岸边欢呼胜利。
眼看几万人被赵军歼灭,楚军士气大跌,所有人都是耷拉着脑袋,活像斗败的公鸡。
项梁看着耀武扬威的赵军目眦欲裂,道:“弓箭手!给我放箭放箭!”
范增拦住项梁道:“将军,我们不能在这和赵军耗着了,得赶紧离开。”
项梁悲道:“如今前后皆有强兵,我军深入何在?”
此时,如果俯瞰地图就可以看到,楚军被赵军堵在睢水以及氵水中间一块方圆不足三十里的狭长地带。^x^i!n·2+b_o!o,k\.*c*o/m_
楚军进退维谷。
范增打开地图看了一会,道:“我军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东进铚邑(安徽濉溪县),只要打下铚邑我们就可以从铚邑回到楚国,第二条路则是西进攻取襄陵,但是我军即便南下襄陵,也不过是困守孤城,回不了国,日子久了一样死路一条。”
项梁没有犹豫说:“那我们就往东去打铚邑。”
范增听后一脸苦涩的说:“恐怕不行。”
项梁道:“为什么?”
范增说道:“咱们没有粮食了。”
项梁沉默了,如果没有粮食楚军根本不可能走几百里路去攻打铚邑,恐怕在路上军队就要哗变。
这年代的军队可不是靠信仰发电,如果吃不饱饭,丘八是真不给你卖命。
你说就不能坚持坚持?
坚持个得儿!
大军断粮士兵不把主将吃了就算好,还指望他们卖命?
项梁沉思了片刻以后说:“我们去襄陵。”
去襄陵就意味着楚军彻底失去了生路,襄陵距离大梁不远,已经算是赵国腹地,楚军到了那里是绝无生路可言。
不过眼下楚军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去襄陵是项梁唯一的选择。
项梁说道:“派几个人到寿春传信,让项伯他们派军来救援我们,只要我们在襄陵守住,说不定援兵就能来。”
范增听后欲言又止,但还是拱手应唯。
他下去了以后,项梁对左右说:“范增刚才的话没有说出口,但是我明白,寿春那边,大概不会派援兵来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