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骁微微颔首。
显然,范质的对策更加合他的心意。 他旋即站起身,来到一边悬挂着羊皮地图的屏风边上,细细的端详了一番地图,最终把目光定格在了一个“乞伏山”的地名上。 乞伏山,属于贺兰山山脉的北段,抵河之处,在黄河西,从首至尾,有像月形,南北约长五百余里。 山之东,河之西,有平田数千顷,可引水溉灌,如尽收地利,足以赡给军储。 在汉魏时期时候,这里还是鲜卑乞伏氏的发源地,五胡十六国之一“西秦”的龙兴之地。 其战略价值可见一斑。 现在的乞伏山,还作为灵州重要的产粮区以及屏障,定居于此的,多数还是汉人百姓。 “诸位,乞伏山,而今还是兵家必争之地。” “我军欲绕过黄河,唯有先抢占乞伏山!” “我意,派一支精骑兵通过乞伏山,直插敌营,配合大军渡河。” “你们谁愿领兵?” 乞伏山的战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谁也不敢保证,这个时候,拓拔彦超、李彝殷等党项叛军有没有派兵抢先一步进驻乞伏山。 如果乞伏山真的已经被叛军占领了,前去突袭的汉军精骑兵,岂非是危矣? 饶是如此,杨骁麾下的一众将领们也不是吃素的,丝毫不惧。 “大帅,末将愿往!” 卫峥主动请缨。 现在不论是卫峥也好,高怀德也罢,他们已经在禁军中担任大将,不属于大明军的序列,故而不能把杨骁称之为“主公”,而是“大帅”。 尽管如此,卫峥、高怀德跟杨骁的关系,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好!” 杨骁点了点头道:“卫峥,我只能给你一千精骑兵。” “你若能顺利通过乞伏山,最迟五日,五日之内,如果见我大军开始渡河,你要立刻率兵向敌营发起突袭!” “诺!” 卫峥当即领命。 另一边。 黄河西岸,党项叛军营寨。 拓拔彦超、李彝殷、石存、乜厮褒等一众叛军首领,也聚集在帅帐中,商议对策。 老谋深算的李彝殷暗暗沉思许久,终于站起身,向拓拔彦超进言道:“盟主,以老夫对杨骁的了解,此人善于用兵,且不会拘泥于兵法,不能以常理置之。” “我军若是一味地构筑工事,固守河西,反而会落了下乘,还不太稳妥。” “因此,老夫主张,派一支骑兵先占据乞伏山。” “有了乞伏山,我大军便进退有据,掌握了主动权。” “进,可袭扰汉军的粮道,迫使其有断炊之危,乃至于让我军进行反击;退,也能保证汉军进攻灵州,只有强渡黄河一途,未有他法。” 闻听此言,拓拔彦超信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很是赞许。 李彝殷这是想要化被动为主动,拿下乞伏山,党项叛军就是“先驰得点”了。 “诸位,你们谁愿带兵奔赴乞伏山?” 拓拔彦超环视一周,看着在座的党项叛军首领们,问了一句。 然而,石存、乜厮褒等叛军首领,都没有吭声。 带兵前往乞伏山,这多半是吃不讨好的事情。 乞伏山的战略意义何其重要? 万一杨骁派了重兵进攻乞伏山,谁能守得住? 即便是守得住,他们自己的部众也会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这,何苦来哉? 对于他们的小心思,拓拔彦超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这样,如若谁率兵奔赴乞伏山,并把乞伏山守住。战后,我就做主,把乞伏山及其附近的几千顷良田沃野赐给他为领地!” 一听这话,一众党项首领都为之怦然心动。 乜厮褒站起身,朝着拓拔彦超信誓旦旦的道:“盟主,让我去吧!” “我愿率部进驻乞伏山。有我在,请盟主和诸位放心,汉军绝不会踏过乞伏山半步!” “好!” 见到乜厮褒愿意率部进驻乞伏山,拓拔彦超很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这时,李彝殷在一旁皱着眉头,又道:“为免夜长梦多,请乜厮褒首领速速发兵几千骑奔赴乞伏山,以免被汉军抢占了先机。” 乜厮褒欣然应允了。 乜厮褒领了拓拔彦超的命令后,不敢怠慢,旋即领着三千党项骑兵迅速出发,奔赴乞伏山。 乜厮褒是一個党项大部落的首领,麾下有党项兵万余人。 只是,这一次他要率部进驻乞伏山的话,一下子把所有部众都带上,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