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美国陆航订购了最初的寇蒂斯xp-40原型机,实际上是把第10架p-36a(serialno38-10)的星型发动机换成艾利森v-1710-19发动机(艾利森-13)而改型来的。用后机身下的散热器进行冷却。1938年10月首飞。后来对此原型机作了修改,把散热器向前移到发动机下面,外观才与日后的p-40接近。军械包括一挺7.62毫米和一挺12.7毫米机头机枪。虽然p-40不是当时美国最更先进的飞机,但可以较快地投产,价格也相当便宜。而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和贝尔飞机公司的p-38和p-39直至1941年才能投入批量生产;而共和公司的p-43虽然有与p-35相似的机体,但必须等到的工厂扩建后才能投入生产。为了满足法国的霍克-75订货,寇蒂斯公司的工厂已经扩建过,因此在1940-1942年间,寇蒂斯生产了美国战斗机中的大部分。p-40飞机基于已经批量生产的、经过实战考验的p-36机体,所以价格低、交货快。当其他任何一种飞机交付5架时,它可能已经交付了500架。另一方面,洛克希德的p-38战斗机比同时期的美国战斗机,甚至英国的“喷火”战斗机都要先进得多,但要经历4年的时间后,才能真正担负战斗任务。所以,p-40成为美国唯一能大量装备的主力战斗机。陆航在1939年4月27日订购了生产型的p-40,绰号定为“战鹰”(warhawk)。首架p-40于1940年5月出现,装一台v-1710-33(艾利森c-15)发动机。它与xp-40的区别是:在机头上部有个很长的汽化器进气口,并且徘气管、散热器和起落架做了一些改动。最初的200架p-40,只有两挺12.7毫米协调式机枪,在4,570米高度上的速度为573公里/小时。余下的324架p-40生产很快被延误,因为欧洲战事吃紧,英国转买了原先法国定购的p-40出口型霍克-81a(英国称之为战斧式-tomahawk),寇蒂斯公司要赶工生产。当9月重新安排生产时,这324架p-40飞机加装机翼机枪,飞行员装甲、油箱防护装置这些战时必需配备。1940年9月,开始交付英国140架霍克-81a-1(战斧i),除仪表和附件外,这些飞机与p-40相似。由于英国空军对战斧i性能失望,这些飞机大部分用作教练机。随后又出现了110架带飞行员装甲、防弹玻璃风档和自封油箱的霍克-81a-2(战斧iia),并且在机冀内增加两挺7.62毫米机枪,美国方面有131架p-40b于1941年2月开始装备航空中队。最后出现的战斧飞机是霍克-81a-3,两挺12.7毫米机头机枪、4挺7.62毫米机枪、不同于ii型的自封油箱以及一个197升机腹油箱的挂架。英国获得930架,称为战斧iib,另外美国装备了此标准的193架p-40c。由于后期p-40因战时改装增
加了重量,性能有所降低。英国的战斧飞机最初是在中东投入战斗的。据报道,1941年6月,它们击落的第一批飞机是由叙利亚基地起飞的法国维希空军的几架美国马丁“马里兰”飞机,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另外数百架战斧飞机在英格兰待命,当预计的德国入侵没实现时,便派往其他战区。有些在1941年11月到了土耳其;同时有195架成为援助苏联,成为在东线参战的第一批美国飞机;另外英国移交给中国的100架p-40c(战斧iib),被部署在中国云南,并由著名的飞虎队用于抗击日本,由于战术得当,所取得的战绩比当时在菲律宾作战的美国陆军航空队要好得多。1941年12月7日,在夏威夷的绝大部分战斗机是p-40b,面临日军飞机突然袭击,仅起飞少数几架飞机并击落日本飞机,这是美国陆航所击落的第一批日本飞机,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同时,1,150马力的艾利森f(v-1710-39)发动机的发展,给改善这种战斗机的性能以一个新的可能。这种发动机原本专门为1939年9月29日订购的寇蒂斯xp-46而发展的,这种飞机也是单座机,比p-40更紧凑,更小,机轮向内收起而不是向后收起;散热器后移到小的开缝机翼下方,最初的技术条件有:空重2,490公斤,在总重3,110公斤时,4,570米高度上的最大速度为658公里/小时。但后来由于重量的增加,产生了令人失望的结果。该设计预备装两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