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黄昏时分,美第88特混舰队中在第二警戒圈执行海上巡逻任务的“哥伦比亚”号轻巡洋舰的舰载雷达上,出现了船只移动的光斑。该舰舰长一边把情报上报舰队指挥官,一边通过盟军的无线电通讯系统向对方联络。经过核实这些向特混舰队驶来的船只,正是按原定计划从突尼斯港口出发,为特混舰队加油的油轮及英国护航舰队。蒙特遂下令准许英国舰队向己方舰队靠拢,并命令特混舰队的各艘战舰做好海上加油前的准备工作。蒙特站在“约克城”号的舰桥指挥室的舷窗前,用望远镜向正在驶近的英国舰队望去。两艘2.3万吨级的油轮,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厌战”号,及攻击者级护航航空母舰(可以搭载18-24架飞机)“阔步者”号、“狩猎者”号和另外八艘各类型驱逐舰的护航下,缓缓地向美特混舰队减速靠拢过来。“立即配合油轮展开加油作业,争取在明天日出前加油完毕。”蒙特和英国护航舰队的指挥官进行了短暂的通讯后,便向传令官下达了全舰队连夜展开加油作业的命令。这时的大舰队在海上加油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蒙特在42年的太平洋战争中也经历了多次战舰海上加油。两艘大型油轮,一艘专门给小型的驱逐舰和部分轻巡洋舰加油,一艘则专门给航空母舰及重巡洋舰加油。为了便于海上加油,蒙特下达了改变舰队队型的命令。特混舰队由原来的环形密集防御队形转变成为便于加油的三列纵队队形。两艘大型油轮被夹在三列纵队的中间,相对保持5节的低航速,而特混舰队的战舰则以5节至10节的速度从油轮旁边驶过,轮流接受油轮的加油。一时间各战舰的甲板上***通明,水手和技术工程师们为牵引及接驳输油管而忙个不停。加油中的舰队是最容易遭到潜艇和飞机的袭击的,英国的护航舰队在这时充当了特混舰队的警戒编队,在外围执行反潜警戒任务。蒙特也下达了舰队侦察机对环绕特混舰队10-30海里的海域进行密切监视的命令。二战时30海里对于舰队来说是个极其敏感的距离,参战各国的战列舰主炮的最大射程通常都在28000大家都知道是“约克城”号由两个中队组成的‘蔷薇’战斗机联队,指挥官是代号‘快乐小鸟’的杰克-庄臣上尉。四艘独立级航空母舰上的四个战斗机中队呈弧形分别在机群的两翼,“埃塞克斯”号的一个战斗机中队居中策应。“敌情报告,11点种方向发现大批敌机,正在快速接近中。”在前面为机群领航的侦察机机载雷达上出现了几十个快速移动的光斑,虽然这时的雷达还不具备敌我识别功能,但从这个方向上出现的飞机,略一分析便能判断出,应是敌人空战后返航的敌机。报告的是现任“约克城”号‘守望者’侦察机中队的队长史密斯上尉。(就是那个在珊瑚海战中首先发现日军航母舰队的少尉,也是蒙特的老部下了。)“秃鹰呼叫蔷薇,蔷薇正面迎击敌机群,其余飞机从两翼合围敌机群,各中队长自由把握作战。”无线电中传来了威廉中校调动机群迎敌的战术指令。战斗机大机群之间的对垒,机群指挥官需要做的是居中调度,具体的作战则主要由中队长一级各自发挥。这与战斗机之间的高速机动式战斗模式密不可分,机群指挥官不可能都掌握时刻瞬间变化的战况,中队长及分队长的临场发挥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与地面部队的战斗有着很大的不同。“蔷薇收到,正面迎击敌机群。”庄臣上尉马上带领他的‘蔷薇’联队的36架战斗机向敌军机群加速冲去。由于双方的战斗机都在5000以上高空飞行,战斗机在云层之上掠过时,白云被战斗机高速飞行产生的气流所影响,就像海浪一样向两边分开,随后又急速地回补,战斗机身后形成了一道道长长的云链,在阳光的照射下如仙女的衣带。与美舰载战斗机群迎面对飞正是从西西里岛南端机场起飞的轴心国战斗机,攻击后正在返航。这批战斗机主要由德国bf109战斗机及bf110战斗机组成,数量在六十架左右。形势明显对美军有利,德国的战斗机刚才在潘泰莱里亚岛上空已经同盟军的陆基战斗机大战了一场,不少德国战斗机多多少少都带些损伤。对于突然出现在自己返航路线基地方向上的美战斗机,实在感到太意外。不过德军战斗机群已经没有时间来搞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在数量上占优势的美军机群已经向他们发起了冲锋。‘蔷薇’联队的f6f-3“泼妇”式战斗机,以6架为一组,36架战斗机共同构成双箭头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