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研究开题()
至于社会认同理论,黄妮也找到出处了。^8′1~k!s.w?.^c!o?m¢
社会认同,这个词,很好理解。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需要融入集体,得到他人的认同。
比如,他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里,年龄多大了,在哪上的学,在哪里工作,获得过哪些显著的社会影响力,具有什么样的能力,享有何种社会地位这些,都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这就是最简单的社会认同。
不过,塔菲尔他们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比较缜密。
他们提出,社会认同,是通过三方面来完成的:
一是类化。人类个体是通过相同性而被分类的。这就有了不同的社会群体。
二是认同。认同是社会认同理论的核心。通过鉴别、辨别,把某人或某物从众多人或物中辨别出来,依据个人特征和社会特征而建构一定的个人身份,称为社会身份。
三是比较。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和评价,使社会认同得到进一步认可。
社会认同,使每一个人,都被自动归类,很好辨识。但是,不同群体的人,在某一个密封的,或对外隔绝的空间聚合在一起时,他们有可能因着某些联系——比如,被绑匪绑架。.第^一^看-书?网` `追?最.新_章^节_起先,绑匪和被绑架人,是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类人。而被绑架者中,也可能会有不同阶层的人。这时,被绑架者的不同阶层的身份会被淡化,绑架者,成为他们新的身份标识。
经过绑架者对被绑架者的不断威胁和洗脑,被绑架者开始由反抗,到迎合,再到服从,逐渐听命于绑架者两者之间的身份标识开始弱化
联系马小理的案例,也大致相同。
马小理与郭嘉之间的互爱互害,就是通过距离的认同,情感的认同,最后是利益的认同结成了无法分割的整体的。
在外人看来,他们的年龄差距很大,身份地位差距也很大。他们原本属于完全不同社会群体的两类人。
郭嘉是大老板,有钱,有资产,有权力;
马小理是打工者,无钱,无资产,无权力,完全听命于郭嘉。
但是,如果,他们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因素,就可能使他们之间的身份弱化,他们之间的阶层鸿沟缩小使他们转而进入亲密关系。
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是什么?
一定是情感缺失!黄妮想,
郭嘉历经三人不幸婚姻,情感空虚一片,对生活已经失去希望
马小理从小到大,还没有真正爱过什么人,或者说,还没有来得及爱上什么人
他们都在情感上,属于缺失的一类人。艘搜晓税惘 蕪错内容
正是这个共同点,使他们跨越了阶层的鸿沟,走到了一起。当然,他们也是各取所需的。
马小理对财富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过;
郭嘉对于爱的渴望,依然如故
他们之间的身份认同减弱了,故而结成了一种别人看来无法理解的同盟,变成了一个“群体”!
正在冥思苦想之际,突然手机响了。
黄妮打开来一看,是同学磨明打来的。
“黄妮,你在忙什么呢?”
“哦,磨明你和小阚姐谈的怎么样了?”黄妮放下平板,认真接起了电话。
自从小阚和磨明谈恋爱后,翟军安稳了,黄妮也没有继续打电话关心他们的事。
“黄妮啊,我准备最近和小阚领结婚证了。”磨明说。
“这么快?”黄妮算了一下时间,似乎也就一个来月。现在是年底。见到小阚,好像是11月的事情啊。
“我们都是大龄青年。况且,小阚又不是头一次结婚。”磨明说。
“我们准备领证后,出国旅游一次。”磨明说。
“那好啊,祝贺你们!”黄妮说。
“本周末,准备请同学们一起聚一下,是不是劳驾你带着夫君出席一下。小阚不好意思说。”磨明说。
“没问题。你们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