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除了也夸赞一番外,更多的则是对他短短时间就赚到这么多钱充满羡慕和惊讶。
几个兄弟更是大叹自己当年没有好好读书,现在种田一年到头都挣不了200,要想赚到5000块钱20年都不一定能赚到。
余知远能理解他们这样的感叹,作为一个农村出生的人他非常清楚种地除了辛苦还赚不了钱的情况,还知道哪怕是三四十年后也是没什么改变。
更何况今年才刚刚分田到户的实行联产承包制,大家未来几年也只是能解决温饱的问题。
至于挣钱,以这时候只能在地里刨食的情况,他们卖出余粮的那点现金仅仅只能满足购买油盐的基本需求而已了。
他问父亲“那个大棚种植商量好了吗?我现在回来了,没商量好的话要不要现在商量?”
余父告诉他,今天大家没有去田里干活就是想等他回来具体商量这事。
大家初步的打算是两个堂兄、大哥和二哥、再加上父亲他们三兄弟一起七家人凑钱搞两个棚先试试,现在余知远回来了,他们想听听他现在对这事情的具体想法。
听到家里人愿意搞起来,余知远感觉这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
至于七家人搞两个棚先试试的打算他先没说自己的想法,而是又问父亲“两个舅舅他们呢,跟他们说过了吗?”
“你舅舅让你回来到他那里去玩一下,他们想最终听一下你的意见”余父回到。
“我明天就去一趟”
余知远又问“本家人还是打算先看看,等我们到时种出来赚到钱了再跟着搞吗?”
大哥告诉他本家人对他的建议和判断持疑虑态度,怕到时投钱去搞既赚不了钱还亏本,都决定等家里人搞起来,赚到钱了再参与。
同宗本家人的谨慎和保守余知远能理解,也就不强求和鼓动他们参与了。
他对长辈和兄弟们说“我认为不用那么太谨慎,如果不是钱不够的问题,那就一家建一个棚吧,抓住机会多赚些”
“这项目有技术资料,你们又是懂种菜的,只要能种出来,我有绝对信心能赚到钱……”
为了给家里人更多的信心,他将自己回老家工作就是为了在工作之余也一起建棚搞种植,又或者创建小工厂,生产产品销售的打算说了一遍。
伯伯余朝龙问他“那你打算选哪样做呢?”
余知远回到“我的打算是你们搞种植我搞小工厂,不过最终选哪样要等我过两天去趟粤省的深市看看再确定”
他的话音刚落堂哥余学文就说道“搞大棚种植这个事就按知远说的那样做吧,直接一人建个棚种好了”
“1000多块钱的建棚成本也不是很多,钱不够的话去借一下就能解决了”
“知远本事这么大,现在又一再鼓励我们多建棚,我们就按照他说的做吧”
余永康马上响应到“可以,我没意见,就跟知远说的那样,有赚钱机会就要抓住多赚一些”
其他几个也是表示赞同,最后望着一只没有说话的余父
余安九当然支持儿子了,他说到“那就按知远说的办,一家建一个棚,等把稻子割了就准备开始”
接着大家开始讨论一些资料外的具体细节,余知远都按照记忆中纪录片和一些零散资料信息给出指导意见。
在这样的议论中太阳落山,天色开始暗了下来,趁着大家还没散去做晚饭,余知远将自己带回来的包裹打开,开始分发带回来的礼品。
这次带回来的礼品非常多,他先将包裹里面的四罐奶粉,几包软糕点,以及让校医帮忙开来给爷爷治疗鼻窦炎,给奶奶治胃病的药交给两位老人。
然后又把两个买来的手镯一个送给奶奶一个送给母亲。
父亲和伯伯、叔叔他们三兄弟爱喝点酒,余知远便给他们每人都带了一瓶七块多的茅台。
伯母和婶婶给她俩一人送了一匹这时候还算流行的碎花布。
兄弟和嫂子们就直接降级好多了,几个兄弟给他们一包石林、一包牡丹这两种带过滤嘴的高档香烟。
几个嫂子现在都还年轻,余知远送给她们每人一瓶雪花膏,高兴的她们笑脸颜开,不停的夸余知远既大方又懂送东西。
后辈的侄儿侄女们余知远也没落下,他将一包包自己在学校分包好的大白兔奶糖交给嫂子们,让她们给孩子们慢慢吃。
拿到最后,余知远从包裹底部取出两部精心包裹好,50多块钱一部的红灯牌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