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来的信里说在老家建合资厂,做产品出口贸易的事,这几天不时考虑此事的余安久说到“对了,次信里他说让我们成立一个村办企业,他会年后派人过来进行合资”
“到时企业主要生产什么吹风机、电水壶、面包机、剃须刀小一类的出口到美国去,说一年大概最少要30万个”
“我也不知道村办企业与外商合资符不符合政策,不行的话我打算直接用村办企业生产出口,只是要是村办企业来做的话,那解决原材料的问题挺麻烦的……”
“我咨询一下饶书记你,这样的合资工厂县里会批准吗?”
饶林带着惊喜、喜悦的神色问到“你说的是真的吗?余安久同志”
余安久严肃认真点头说“是真的,都是我儿子信说的,我这几天一直在打听周围有谁懂英语的,找到了我想请他帮我拨通打给我儿子的电话,问他要这么多的货能不卖得出去哦”
老林微笑说到“这我就要批评老余同志你了,国家现在外汇非常紧缺,你有这么好的创汇项目完全可以立刻来找县里帮助嘛。”
心里立刻将其列为头等大事的饶林当即表示找翻译的事他来解决,真要是县里面找不到,他就马上向地区请求支援,总之一定会帮余安久找到英语翻译。
与余安久商定好的饶林也就没再久待,他和大棚里面的几人握手告别后,到镇里和下属简单开了下会便马上返回县城。
刚回到自己办公室,饶林立刻吩咐秘书将县里的主要领导召集起来开会,在会议上他先是讲了余家人集体搞蔬菜大棚种植的事情,然后把余知远准备合资建厂,进出口小家电生意的信息做了通报。
开会的各部门负责人和副职领导听到相关工厂办起来,一年最少能赚到几千万的美元外汇后与会各人也无不欣喜不已。
因为他们清楚以当前国内外汇非常紧缺,全国各地都是费尽心力寻找创汇项目的现状,真把这事情做成了,那对与会各人来说肯定是大大的政绩。
对于饶林要求大家尽快去找懂英语的人员,到时确定此事属实便由县里投入最大资源将这件事情办好的计划,大家都是集体同意,完全支持他的决定。
次日教育局便向饶林推荐来一个家住省会,派到县高中教英语的老师负责翻译工作。
县里同时派车接来余安九,几个人一起出发到市电话局,在晚上拨打给余知远的国际长途。
余知远这边是白天工作时间,在听到有一个叫余安久的人找自己通话,接电话的他感觉既突然也心里坠坠不安,生怕父亲在电话里告诉家里发生了不幸的事。
和父亲两人在通话质量极差的国际长途里吼了半天,了解到打电话过来的原因不是家里出事了,而是谈在老家设立合资工厂的事后余知远彻底放下心来。
对于县里关心小家电出口的事情,余知远让父亲把电话给饶林,他直接跟对方沟通。
“余知远同志你好,听得清楚吗”老林在电话里连问两遍。
断断续续听清楚的余知远也连回三声道“听到了,你好,饶书记”
饶林那边随后询问“我想跟小余你确认一下,你给家里写的信里说的小家电出口是一次性的,还是说长期的生产出口啊?”
“先期小批量要一些,以后会扩大规模,长期性的生意。”余知远这边回到。
让家里人建厂,生产小家电是余知远早就想好的规划,他计划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先期用于环球大卖场做销售赠品,等大卖场店面数量越开越多,销售规模扩大便增加小家电自营业务。
同时他也会在欧美这边开个贸易公司,将家里生产的小家电产品大量去口到美国这边来批发销售,以价廉物美的优势与美国本地和rb厂商竞争。
那样到时自己这边赚钱,国内赚外汇,家乡有发展,行成良性循环。
在电话里余知远也把这个计划简单的给老林说了下,电话那头的饶林越听越激动,连连叫好。
饶林问“小余,你刚刚说这个项目随时都可以开始,是吧?”
“是的,饶书记。”
饶林斟酌着说“那你看这样行不行,也不用等你过年回来规划,明年开始了,县里各部门已经协商讨论好,可以集中资源年内就开工建设,我们提前开始怎样?”
小家电进出口这生意能尽快开展当然好,饶林愿意领导县里集中力量支持那更好了,余知远在电话里回到“可以,感谢饶书记你对我这个项目的大力支持”
“既然有县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