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真的是仗打老了的强军啊!
……
袁宗第目眦欲裂!
他刚刚下令让刀盾手绕回去,从七里崖南方的山脚,朝山顶进攻……
扭过头,就看到自己方方才抵达了位置的弓手,倒下了六成之多!
袁宗第咬紧了牙关,迅速打量一眼。
只见七里崖长约小十里……
这一片山峰,他还是知道的。
这是一座狭长的悬崖,山顶宽度仅有几丈。
充其量,山顶也就能摆放万把人!
也就是说——只要他顶得住,山顶的明军,他吃得下。
万把人而已。
算个屁!
哪怕是精锐!
袁宗第恶狠狠的啐出了一口吐沫,怒吼道:
“大盾手,立刻给我掩护弓手冲过去!”
《纪效新书》关于大盾的绘画,书中叫立盾,边上的是大盾手标配有铁丝网作用的铁蒺藜串,用来防范战马冲击的
袁宗第将最后的五千弓手,一股脑的派了出来。
明皇不就是想对子么!
我老袁握着十几万大军,岂能怕了你!
老子已经派了一万刀盾手、三千火枪手上山,攻击明军的屁股。
此时,只要拖住明军的注意力,给他们争取时间……
便是三个手下,耗掉明军一人,最后的胜利者,也是我老袁!
……
而闯军士卒,展现出了什么叫做敢问鼎天下的强军。
从明军发起突袭,至今不过仅仅只有两分时间!
(‘分’在《崇祯历书》中,真实存在。关于明朝的时间单位,前面有说明,不再赘述。)
闯军都是从死人堆里爬起来的,不懂如何战斗的士卒,早就见鬼了……
才短短的两分时间,闯军上下,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袁宗第一声令下,扛着一人多高盾牌的大盾手,举着门板大的盾牌,面对七里崖方向,排成了一条直线,掩护身后的弓箭手,到达了山崖下!
然后,大盾手们将盾牌举高,重重的朝地上一砸,盾牌下端的尖锐就插入了泥土里。
借助大地的力量,进行防守,这才是大盾的正确用法。
“邦邦邦邦!”
明军射出的箭矢、弹丸,击打在厚达一寸的硬木大盾上……
徒劳无功!
扎在木板上像刺猬一样的箭矢,密密麻麻的弹坑,也不过是震得闯军盾手手腕发麻……
仅此而已!
作为最笨重,也是防护力最强的大盾,展现了它的优越之处。
莫说是火铳了,便是最厉害的抬铳,遇上精心制作的大盾,也要傻眼。
当然,大盾的防护力虽然很高,缺点也更加明显——重达数十斤的大盾,实在是太笨重了……
没有大量驮马、车辆,大盾兵根本就玩不转。
最精良的大盾,是要蒙了几层牛皮后,再蒙一层铁皮的,重达近百斤!
指望凡人之躯扛着它长途跋涉?
做梦去吧!
……
眼见闯军出动大盾手,己方攻击徒劳无功。
朱由检看了马岱一眼。
接下来该上手榴弹了吧!
哪知道,马岱竟然下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命令:
“刀盾手听令,上藤牌!”
在马岱的命令下,刀盾手们纷纷拿起地上的小圆盾,一手穿过一侧的套索,固定在臂弯处,然后手掌握住了另一侧的握把。
纷纷侧蹲在火枪手、弓箭手阵前,形成了一道防护。
然后是第二波刀盾手,穿插其间,将藤牌架在了第一层藤牌之上!
不过区区两层藤牌,竟然护住了全军正面。
高度丝毫不比大盾差多少!
藤牌最早是福建、广西士兵使用之物。
大小以士兵半蹲下,能护住全身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