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医生,常年往来于交趾(越南)行医。
这时候,越南也已经开始种植红薯,然而,猴子素来都心怀歪心,其王下令不准传红薯与大明,违者死!
林怀兰行医后得到半个红薯,于是偷带回国,在广东电白县一带种植。
……
1582年,广东广州府东莞县虎门北栅人陈益,他从交趾得到红薯后,在自家种植35亩。
论引入时间,最早的当是陈益,然而论推广功绩,最大的则是陈振龙家族。
当然,这三人,都当得是“引进番薯第一人”之称!
他们都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才引进回国的,都值得后人铭记。
……
大明太大了!
纵然红薯的引入,已经有了半个世纪之久。
然而,在这个一分别就是一辈子的时代,想要推广一样舶来作物,何其艰难……
虽然徐光启等朝中大臣,也早已开始研究种植方法,更是在天津、北直隶等地试种。
然而农人有句俗话,流传至今——“接不到好老婆一辈子,种不好庄稼一季子!”
粮食是百姓的命,土地是百姓的根。
南方大地上,因为气候的原因,推广红薯反倒是迅速很多——因为随时都可以种植。
而一年两熟、两年三熟、甚至一年一熟的北方大地,想要让农人腾出来土地,种植未经过他们亲眼验证的新作物……
何其艰难?
一旦失败,等待他们的就是没有粮食,活活饿死的下场!
不说古代,就算是在现代这种高科技发达的时代——湖北河南这个邻省,百姓们种植的都不一样。
襄阳与南阳比邻,甚至在古代,更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彼此相互归属,然而,襄阳百姓多种植经济作物,而南阳百姓——粮食、粮食、还是粮食!
便是连瓜果蔬菜,也很少种植……
(我在襄阳居住,今年春节时,去本组大棚里采摘草莓,大几十块钱一斤,集镇上卖的比本地人自己去摘还要贵二十,妻子带着儿子去摘时,我与老板闲聊,他说一亩地的纯收入随便搞都会过万,奶油草莓能多几千块。
回到南阳老家,我让乡亲们多种植经济作物的时候,得到的回复是——万一赔了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这指望不住啊。
骨子里爱粮甚过爱命的老农啊,就是这么可爱、可怜,又可哀。
因为一旦失败的风险,他们承担不起啊!
这是22年发生的事!
读者们,你们敢相信吗?
推广新作物,真的很难。
更何况是明朝时期……)
……
朱由检深知推广红薯的艰难,于是特意清查土地,将士绅违法占据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然后从百万流民里挑选老农,以给予粮食的方式,雇佣他们种植红薯。
为了刺激百姓的种植欲望,更是明确规定:不论何人,只要种植的好,收获时,就可以拿走三成的产量,作为奖励。
这个雇佣协议,不可谓不丰厚!
没有土地的流民,只要认真干活,就能养活了家人。
就算如此,老农们与其说是愿意种植红薯,还不如说——他们屈服在了朱由检的高额赏赐下!
为了刺激百姓,更是为了让老农好好伺弄这些宝贝,朱由检四处张贴皇榜:
大明皇帝与百姓约法三章——
只要红薯种植的好,种植的多,管理的仔细,除了每月可拿正常的百斤稻谷、小麦报酬外,收获时还有三成额外的提成!
……
老农们看着皇帝屎尿糊到了臂弯处,眼神复杂莫名。